《小径分岔的花园》
说实话,因为那句关于天堂和图书馆的名言而用心在京东搜索博尔赫斯在《关于天赐的诗》中那句: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其实,自身本来对图书馆不是很感冒,总感觉在里面查询和寻找,都是费力的感受。加之想看的找到后,看到书籍边角有褶皱、内页有残破或他人留下的痕迹,内心不免升起厌恶。
当然,这些纯属个人情绪,绝对不是什么高姿态,和清高无关,与他人无关,更加不可能成为图书馆存在与否的论点论据,该去图书馆的时候,一定还会过去。
博尔赫斯的全集(两套书)买回来后,直接束之高阁,刚开始也只是装装样子,真心打开的勇气,还需要喝点酒,给点胆量(确实也在喝酒之后,看了两本薄薄的诗集)。
借着出去游玩,在航班上的私有时间(读书非常非常好的时间段,对自己来说)完全可以读完一本薄薄的书,算下来《小径分岔的花园》是短篇小说,适合在路上消遣。
“可怕的”是,文中太绕了,短短的几篇,一下子见识到大家的风采,之前没看过博尔赫斯的简介,贸然读小说,有很大作的成分在里面。
千呀,单纯绕的话,还不构成对心灵的极大创伤,绕只是表象,内在的逻辑更是各种思想流派的集大成。不吹的来说,作者对时间的思考和见解,深刻而又震撼。
在《小径分岔的花园》中,看似娓娓道来的故事,不复杂。在一战期间,居住在英国的一位为德国从事间谍活动的中国博士,对英国和德国很多存在的事物都保持着批判的态度,然而从事的工作还有存在的价值。在被发现后,逃跑的过程中,面对各种选择的时候,激起来对时间的哲学思考。
可以说,有几次刚好快了一点点,误入先祖留下的空间上的花园和一步小说,里面恰好有一位已经在其中工作了很久,研究很深的汉学家。在交谈的过程中,领悟到了时间和空间转换的意义,或者说选择确定后时间行进的方式。
在追捕者抓住自己之前,枪杀了与未来可能攻击的城市同名的这位汉学家,可以说通过其他方式,将情报进行了有效传递,用行动来诠释了“不可能在所有的时刻,因为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将来。在将来的某个时刻,我可以成为您的敌人。”
因为时间存在无限可能,即便是确定的选择之后,分岔是一定并且永远存在下去。我们在这一刻相遇是朋友,下一刻相遇或许就成为了敌人。
有时候有点释然,此种时间中被杀或许能够在另一个时间的分岔口又复活了。分岔口交织着、错综复杂而又相互关联着,这一分岔口的选择一定会形成新的分岔口,随着分的越来越细,越来越多。配合上空间的延展及折叠,必然会有交集,无限可能。
读起来很费脑,沉浸下去发现更有趣味。
如何面对遇到的挫折?
实在理不清楚的时候,也便只能借用作者的原文:他不知道(谁都不可能知道)我的无限懊恨和厌倦。
懊恨、厌倦。
《小径分岔的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