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留客》课程感悟
2019-03-27 本文已影响16人
李红霞河南陕州区
今天带领学生晨读的内容是《山中留客》。对于这首古诗,之前不是很了解,对于作者也很陌生,晨读结束,查找资料,感悟诗的意境,领略诗歌的魅力。
古诗内容
山中留客
唐代: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作者简介
张旭(675年—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也是“饮中八仙”之一。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并称“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古诗译文
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气象万千。何必初见阴云,就要匆匆回家?就算天气晴朗,没有一丝雨意,走入云山深处,也会沾湿衣裳。


诗词赏析
这首诗题为《山中留客》,它的重点当然是留客。但是,因为这不是家中留客,而是“山中留客”,留的目的无疑是欣赏山中景色,所以又不能不写到春山的美景,不过写多了又会冲淡“留客”的主题。诗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他正面描写山景只用了一句诗:“山光物态弄春晖”。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充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严冬过尽,春风给萧瑟的山林换上新装,万物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生机勃勃,光彩焕发,争奇斗艳。这一“弄”字,便赋予万物以和谐的、活跃的情态和意趣。“山光物态弄春晖”,写得极为概括,但并不抽象,山光物态任你想象。你想的是那青翠欲滴的新枝绿叶吗?是迎风招展的山花送来阵阵的芬芳吗?是花叶丛中百鸟的欢唱吗?是奔流不息的淙淙溪水吗?……它们全部囊括在这一句诗里了。这是一个极富启发性和鼓动性的诗句。诗人把它放在诗的开头也是颇具匠心的。
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所以这开头的一句在表现上、在结构上都是值得细味的。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莫为轻阴便拟归”,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毫不费力。是的,面对着这美不胜收的景致,怎能因为天边一片阴云就打算回去呢?
这是这首诗的字面意思,其实可以有另一种理解。世界如此美好,天地万物都展现着美好的姿态。但是不要因为一点挫折便觉得受挫,丧失信心。你看,就算是万事如常,也会有看不见的矛盾会使你受伤。山中留客,不是在山中留,而是在人生中留;客,不是作者的朋友,而是在人生中遭受挫折的朋友们。
课程收获
课前准备:
早上七点半走进教室,孩子们早已开始了晨读,复习了上周的古诗《新雷》,再次感受春的来临。小助手把黑板布置好了,因为是粘的字体,中间有字掉落,但丝毫不影响孩子读诗的心情。
课中精彩
今天的领读助手是李亚飞,一个内向的男孩,用于漪老师的话说就是“拷问感情与责任”,我总是对他抱有偏见,总是不太喜欢话他,看他今天的表现,我为自己感到羞愧,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包容孩子,接受孩子的一切,才是最好的爱他们的表现。你看他眉飞色舞的带领孩子们领读,调动了晨读的积极性,课程结束了,还有几个要求来读,而且他总是点名那些不怎么发言的学生来读,可能他们有共同的感悟吧。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
课程中间,我结合“云”告诉孩子们,在生活学习中总会遇到困难挫折,但我们要想办法克服,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放弃大好的前程和美好的生活。孩子们是听到心中了,张继斌在诗配画中写到:“我们遇到挫折,要勇于面对克服困难,才能看到雨后的彩虹。”

昨天下午,就把古诗抄到本上,诗配画昨天晚上就做好了,根据今天的讲解,晨读,孩子们把诗配画做了修改、补充,作品也越来越好了。





课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