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 见解

RPA 能做什么,又不能做什么?

2018-08-21  本文已影响241人  Creator_蔚蓝

RPA 翻译为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人。它能在计算机上模拟人的操作,和我们的工作方式有很多相似的方式。然而,这是不是人做的事情它都能做呢?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这个界限又在哪里?

首先,回到 RPA 的本质上, RPA 到底是什么?

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译为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是一种 智能化软件,通过模拟并增强人类与计算机的交互过程,实现工作流程中的自动化。
-- 摘自 韩思工作室 - 《RPA 深度解读》

工作中的 RPA 其实就是一种软件,在计算机内部它是 逻辑指令的集合 。实际上它没有自己的硬件,只能通过调用宿主计算机的资源(硬件 或 软件)来完成任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眼、耳、口、鼻、手、足、身体 这些 执行机构(硬件),还有自己的 思考能力(软件)

从上面可以看到, RPA 程序缺少了自己的执行机构。它是无法单凭自身去执行一些任务的,必须借助第三方的资源来完成任务。

换句话说,RPA 程序只是 逻辑指令的集合,它操控着第三方的资源来完成任务,就像一个 指挥官 。第三方的资源就像一个个听话的 执行者,精确执行了 RPA 程序的指令。RPA 程序运行起来之后,就像是 一个 指挥官 指挥着一批 执行者 共同完成任务的和谐画面。

跟着指挥走

如果不考虑智能方面的因素,仅仅通过逻辑指令能完成的操作, 人类能做的事情 RPA 都能做。比如操作计算机,又比如计数等等;然而,很多事情除了需要一定的逻辑之外,还需要执行机构配合才能完成的,RPA 就受限于宿主计算机了。你可以很轻易地为自己倒一杯水,但是 RPA 程序要实现这个动作,首先需要宿主计算机拥有倒水的执行机构,其次相应的操作指令能供 RPA 程序调用,还要人给 RPA 编码这个动作的具体步骤。

可是,你见过能给你倒水的计算机吗?可见, RPA 不是万能的,它连给你倒一杯水的能力都没有。

回到前面的问题,RPA 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我觉得关键在于 宿主环境 及其 执行机构RPA 的编码逻辑 。RPA 能做什么,取决于 宿主环境 为它提供了什么 执行机构,以及 RPA 编码逻辑 是否合理。宿主环境提供的资源越多,RPA 编码逻辑 越好,它能做的事情就越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