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译读我读了一本书莫言作品全编

有关死亡的艺术——读莫言《檀香刑》

2014-07-21  本文已影响1240人  阿呸姑娘

阿呸姑娘写在前面的话:

本期介绍的作品,来自莫言的《檀香刑》。

周四的时候,阿呸姑娘先写了一期文章提纲。但好友@Boyan读毕,曰:“看完我不想看你的正规版和那本书了。”

诚惶诚恐地询问原因,答曰:“我不想知道人性能有多阴暗变态,这个没有底线的事情,我不想知道。”

诚然,写这本书之前,我也犹豫良久,因为真心有点重口味描写。但最后,还是坚持不懈毫不悔过地读完了它。我的理由也很简单粗暴:我喜欢这个故事。喜欢莫言的故事。一个有关死亡与艺术的故事。

——————

莫言及檀香刑

莫言写《檀香刑》的第一句话就抱了马尔克斯老爷子一个大腿:那天早晨,俺公爹赵甲做梦也想不到再过七天他就要死在俺的手里。这活脱是《百年孤独》那脍炙人口的开篇翻版:“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下午。”

然而,同为魔幻现实主义作家,莫言抱完大腿之后便毫不犹豫放弃了马尔克斯,放弃了逼格甚高的魔幻色彩,以最通俗的方式给读者展现了一个与《百年孤独》中截然不同的世界:一百年前晚清的山东高密。《檀香刑》的有趣之处在于采用多视角描写,时间顺序错乱又环环相扣,相得益彰。这种蒙太奇手法在莫言的文章里被频繁应用。巧妙的是,这些描写并非一个个独立的镜头叠加。每个人讲述一段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连续起来,就构成了一段凄凉而震撼的大背景。

眉娘在七天之后杀了公爹赵甲。短短七天时间,一个鲜活的世界便从眼前铺陈开。这是一个漠视生命又热爱生命的世界,有屠户,军官,戏子,杀人如麻的刽子手,也有抛头颅撒热血的义士——当然不要误会,这不是一个有关正能量的故事。恰恰相反,这个故事中充斥了太多负能量:主人公眉娘的父亲孙丙是保家卫国的义和团义士,却被抱洋人大腿的国人处死;赵甲以杀人为职业,以杀人为己任,甚至以杀人为乐;钱丁身为知县,良心未泯却无能为力,被迫逮捕孙丙;还有无数跟鲁迅先生笔下《药》中一般的看客,期待着一场名为“檀香刑”的联袂演出……每个人的命运在字里行间被浓缩,却又瞬间恢弘了起来。

死亡与艺术

《檀香刑》中最夺人眼球的,便是对施刑过程艺术一般的描绘。

清末动荡的年代,民不聊生,命如草芥,饭不够吃当然造反。然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在死刑既不足畏惧也不足泄愤的情况下,各种奇葩刑罚纷至沓来,真是让发明了个十字架弄死耶稣就沾沾自喜的罗马人无地自容。虐杀被当成一种暴力美学,刽子手甚至会被要求发明新的行刑方式以满足当权者的需要。而刽子手,则会津津乐道他们如何满足洋人官员和看客们的猎奇心理,如何受到奖赏,仿佛那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成就。

所谓檀香刑,便是刽子手赵甲发明的一种特殊的行刑方式:将檀香木用香油煮好,从人体“后门”逐渐钉入,直至檀木从肩膀或嘴里穿出。整个过程中,刑犯会承受非人之痛苦,而为了让犯人受罪,施刑人会强灌参汤让刑犯活得更久。这样的执行过程让很多人不忍直视,却也让更多人满足了猎奇、解恨、敬业的心理。因此,在莫言笔下,檀香刑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死刑,而是用生命完成艺术著作的过程:赵甲将行刑看作对一件艺术品的雕琢,孙丙则希望和徒弟“正在演出猫腔的第二台看家大戏,这出戏的名字也许就叫《檀香刑》”。

在刽子手眼中,认真行刑,让受刑者死得很“美”,很有吸引力,便是对受刑者最大的敬意。这样的过程,本是丑到极致,奈何人性中总是存在着这样邪恶的审美:从行刑者,到看客,甚至受刑人本身——比如放弃越狱的孙丙。戏子的最高境界是用生命演戏,最好的戏文,应当一生一次。为了演戏而选择受刑,选择死,不知这算是生命的震撼还是死亡的绝望。

戏子孙丙是个义士,为了给家人复仇而扶清灭洋,却不幸失败被捕,最后死得让无数读者吃不下饭。然而,刽子手眼中的暴力美学,也偏偏是戏子眼中的美学。仿佛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咪呜咪呜

贯穿故事全文的,不是任何一个角色,而是一种独有的、奇特的“猫腔”。

猫腔,是孙丙独创的一门艺术。“咪呜咪呜”的回声之下,略带苍凉厚重的历史故事缓缓展开。视觉听觉水乳交融,缓缓诉说着人性。刽子手赵甲敬业的冷血偏执,孙丙的义愤与痴迷,眉娘的刚烈与柔弱,钱丁的狡诈与正义感。一个个活生生的角色连成了这个略带荒诞却震撼的故事。

一个人倒下了,千万人站起来。唱猫腔的孙丙倒下了,但即便是为他行刑的傻女婿赵小甲也知道他是个英雄,他的猫腔,仍在延续。结局,眉娘为救爱人杀死赵甲,钱丁为解孙丙痛苦将他刺死,故事在孙丙“戏演完了”的遗言中戛然而止。下一个义士,又会是谁?

——————

后记:关于莫言

第一次知道莫言是在十一岁那年,刚进入初一的我偶然从杂志上翻到一期莫言与大江健三郎的访谈,读毕对莫言产生浓厚兴趣,兴冲冲找了他的作品来读,然后便寻到其短篇小说《枯河》——是说一个孩子弄伤了村支书的女儿,家人怕全家遭到报复,生生把孩子打死了。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但也让我对莫言独特的描写技巧印象深刻。不过,我那时候对莫言的文字还抱有一丝侥幸,以为不过是我手贱选了篇重口味的。这个想法在读了《檀香刑》后彻底宣告破灭。

当然话也说回来,如果莫言只是靠重口味博眼球的话,那我还不如看两集《Happy Tree Friends》来得更开胃些。莫言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审美与审丑融合在一起。惊悚血腥的虐杀,成了美丽的艺术品。眉娘与干爹偷情的故事,也被写得感天动地。在那个民不聊生的年代,人也许活不出自我,但总得在生命中找些闪光点,哪怕不被世人所接受。毕竟在当时,除了这种自我麻痹式的麻木,还能剩下什么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