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何何读论语 016
2018-11-16 本文已影响1人
我是何何呀
——读上海古籍出版社《论语译注》
3 八佾第三
第三篇共26章,今天看看10-13章。
3.10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按照礼,先昭后穆(太祖、始祖在中间,左为昭,右为穆)这个顺序不能乱。家中在祭祀方面由传承的朋友应该能够理解,有些地方是以左为尊,有些事以右为尊,这是古代延续下来的。所以,在祭祀中倒酒的时候,先中间,次为左,最后是右边。
而这章就是讲孔子感叹鲁国在五年一次的禘祭的失礼。“灌而列尊卑,序昭穆”。鲁国,僖公是庶子,比嫡子闵公年长,因此当年庄公立嫡子闵公为君,后来闵公去世后,僖公才继承闵公的君位。所以,后人在祭祀列尊卑时,应该先闵公后僖公,但大臣为讨好鲁文公,把鲁文公的父亲僖公列于闵公之上,这就是“逆祀”,不合礼,孔子不愿再看。
3.11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有人问禘礼的要义,孔子回答并指了指自己的手掌:“不知道呢。知道禘礼的人,对天下之事的了解就如同看自己的手掌一样清楚。”这就是“了如指掌”的出处。
为什么说“不知道”?因为这是对鲁国“逆祀”的忌讳,不能宣之于口。这也是人生的一大智慧,对于一些事情,看破不说破。
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事死如事生”。丧葬、祭祀时都要虔诚有礼,心中恭敬。
孔子的意思是,如果自己没有去参加祭祀让人代为参拜,或者祭祀时心不诚的,相当于是没有做到祭祀这个礼。祭祀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表达心中的虔诚与思念。
3.13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竈’,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王孙贾是卫灵公的大臣,是当时卫国的有权势者。奥是房屋的西南角,古代一般是尊者住的方位;竈指煮饭的灶头。指奥位置虽然尊贵,不如灶经常起作用。
有说法是,这句话是王孙贾用比喻的方式暗示孔子要讨好有势力的人。孔子用同样的方式回答:“不是这样说的,要是不讨好“奥”,得罪了上天,就会连祈祷的地方都没有(又怎么起灶呢)!”
意为任何有势力的人,到最终都逃脱不了大道的制约。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