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如今的京剧小白倩窗云影
这几年京剧确实是越来越火了。细想有一下几个原因。首先,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了。当然,也有很多人说,受教育程度和爱听戏没什么关系,因为乡下的老头没几个认字的,照样也听了一辈子戏。
这话说得没错,但是要看放在什么时代背景下。清朝,民国时期不认字的人更多,他们照样也听戏。那是因为祖祖辈辈都听戏,从小就受熏陶,对戏曲的热爱是熏出来的。村里的大爷也是这样熏出来的,打出生起就开始看戏,而且农村的戏曲氛围比城市要好得多。什么庙会啊,红事白事,都要请戏班子来唱戏,这是习俗,天天听戏看戏,时间长了多少要懂一些。但是城市就没有这个氛围。有多少城市的孩子估计都不知道戏是啥。
我就深有感触,当时刚才农村会到城市上学,有一次学校找了省京剧院的演员来唱戏,给同学普及戏曲知识。但是我还不是票友,也不爱听戏,也看不懂戏,所以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才去看的。结果看戏时,旁边的同学问我台上的那个演员为什么要戴个胡子。我就回答,那是髯口。那个抹的特别白的演员是干啥的?我回到,那是旦角。那演男人的是叫什么,我回答,生角。那那个脸上画的连七八糟的是生角吗?那是净角。
然后,好多同学都来问我有关戏曲的知识,然后那天我啥也没干,就光普及了。而且我也觉得错愕,城市的孩子不至于对戏曲这么陌生吧!后来明白,不怨他们,他们实在是没有接触戏曲的途径。所以,要是不提高文化水平,不懂基本的文常,他们怎么可能看得懂戏曲呢,又没有人熏陶。
第二,国家很重视,演员宣传做的越来越多了,如今有不少京剧演员主动上综艺去推广戏曲。他么大多颜值很高,又有实力,所以吸引了一大波粉丝。
然后,在这个戏曲观众大多都是票友的前提下,猛的一席涌进了一群什么都不懂,对戏曲认知几乎为零的京剧小白。他们活跃于微博,bilibili,等一众社交平台,乐于刷超话,刷热度。
其实是好事,看着真的很繁荣。但是也出现了一批啥也不懂,和专家学了几个专业名词,就拿去捧角或者贬低别人,把饭圈的那一套全用在戏曲上了。
借用某位网友的话“现在不少小白,刷了几次微博,靠着王珮瑜的雌音,孟广禄的小蜜蜂,于魁智的白开水,胡文阁的媚。瞬间飙升为业内大佬。”。以上演员确实争议比较大,但是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啊。
王珮瑜是雌音重,但是人家唱的有韵味啊,没必要一遍一遍的用雌音否认人家的所有成就。
但是也有一些粉丝说王珮瑜唱的比孟小冬好的,这真是无法评价这些人了。
有些小白,连一出最基本的戏都没看过,就敢在网上夸夸其谈,评论别人的的身段。我记得有一次上网,有一位“专家”对某位演员贬低到不可理喻的地步,我实在好奇,就问他他的评价标准是什么,结果,人家说“这个演员的嗓音太低沉,一点都不尖,听着不像女人。”
这个回答,让我瞬间无语,啥时候评价旦角的演唱以尖利为标准了?
还有什么,张云雷唱的比迟小秋好。,就算是捧角,也不能拿一业余的和专业的比吧。
还有好多奇葩的言论,我就不一一点名了。其实,我真的不反对小白发表意见,但是我希望小白的意见是真真靠自己思考出来的,而不是看着这个演员不顺眼,就随便找了几个词往人家身上安,要知道,戏曲演员是很看重自己的名声的。他们看重自己的艺术,所以常常会上网查看网友对自己的评价。因为以前发表言论的几乎都是票友,所以演员也会仔细考虑票友给自己提的意见。
而现在,演员一上网,就看见一堆人黑,但是仔细看吧,这些人又都说不出来啥。通常小白说的最多的是“某某唱的难听死了”'某某和某某比差的远了'。所以导致很多演员看的不明所以。曾经有一个演员给我打电话问我到底自己哪里唱的有问题,为什么网上那么多人说我唱的不好?
我只能和她解释小白的事,顺便让她宽心。
我说这些不是为了嘲讽小白,因为大家都是从小白过来的。只是想说,爱听戏是好的,多听戏也是好的。多多思考最好,小白也可以变专家不是?
而且京剧是剧场艺术,网上刷的再火爆,也是要进剧场看戏的。毕竟,花200块买一张票,和花十块钱买一个耳机,效果到底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