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原乡人

2014-07-26  本文已影响0人  于半阜

我在清涧长大,清涧是个小城,但围郊有好些个村子,嵌在陕北蜿蜒绵亘的“柔和”里,安静而祥和,仿佛一个老农抑或哲学家,也许,更像我的爷爷们。

给你说说小时候老家的故事吧,那些个原乡人的故事。仔细听听,约莫两杯茶的功夫。

七八岁的时候,我是极喜欢去逛庙会戏场的,上个世纪末的陕北农村,唱戏还是个稀罕,十里八村的乡亲扶老携幼,前去赴会。新洗的衣服、干净的布鞋、会技术活儿老爷爷造的小板凳,这三件宝贝,是戏场比较奢华的配备,小板凳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们的,当然,也会有些顽劣的男娃抢了自家爷爷的小板凳,他爹又追着讨要。要是乖的女娃,准能得个三四毛钱,冰棍和糖水,总是戏场里值得炫耀和享受的物件。爹妈不会给儿子三四毛钱买冰棍吃,但是喷水枪终究是要有一个的。我的父亲是个寡言的人,看戏的时候,男人们总挤在一起,闲说着收成还有自家老人,真正听戏的只有坐在前排的老头老太太们,呲着豁口的黄牙,咒骂着或大笑着台上的演员。

每每耍倦的时候,我总央求父亲让我骑在他背上,叉在他脖子上,看戏台上的人换衣服、舞刀枪……   这时候却也是最耐不住性子的时候,一般骑在父亲背上不出半个钟头,就喊闹着要下去继续玩耍,接着便怂恿起一帮劣小子,往戏棚后台去闹了……

小时候,我家的院落里,有两棵很高的槐树,夏天躺在凉荫下,着实惬意极了。但我最爱的还是和母亲坐在一块儿,母亲给我纳鞋底,我坐在她旁边玩沙土。傍晚饭罢,虫鸟开始啁啾、玉米林里野兔奔跑、流萤满天飞舞。爷爷每晚拿着蒿草在窑里鼓捣半天,然后窑里就漫出来呛鼻的烟雾,烟味能驱走蚊子,夜里便能安眠了。

在后沟里的坝田上,每年都栽植着玉米和向日葵,师云(一个玩伴)他爷爷赶着全村的牛慢悠悠进去,到了傍晚又慢悠悠出来,老爷爷驼着背,每天给我们重复说着谁家的牛快产崽了,谁家的牛今天吃了老大片草、谁家的牛偷啃了还没熟的玉米穗子。我跟着他走川游坝,老人对村里的牛和每个山沟都一清二楚,每天换着地方给老牛们“尝鲜”。前年,听说老人家去世了,我常想着,那时候他养的老牛们也大概都走了,要不然,老牛们也该伤神了。今年回老家闲步时,遇到小时候和师云他爷同在一块儿放牛的另一个老爷爷,躺在玉米地里,晒着阳光,睡的正舒服,只是眼睛里没有了光气,晦暗的瞳仁瞅了半天才认出我是建雄(我爷爷的名字)的孙子,眯着眼笑着说:“好好上大学,以后给咱村子得功名啊”,看他老太龙钟,大限之日几近来临,我心酸地没有回答,只是静静地陪他坐了好些时间。老人们都一个一个去了,老牛们仍然一天一天津津有味地吃着玉米杆……

祺叔是一个木讷的人,有四个儿子,没有女儿,在村子里家境算不好的,那些年,他默默无闻拉着自己的驴拉车,从前山沟里的石场拉了三年的石头,又隔了四年,在后沟的一座山腰上盖起了三瓦窑洞,所以小时候的七年里,总可以看到祺叔的石头车和凿石器的响声。春夏秋冬从未间断。农村人一辈子的愿望,也就是一辈子的辛劳。去年回老家过年的时候,说起祺叔的四个儿子,他们现在都在外面打工快成家立业了,这些年没看见怎么回来过,城市化终究还是把陕北也卷了去,只是那三瓦窑房却空置了,正月里,我看见祺叔一个人在硷畔呆坐着,抽着烟……

这些年,我总想起我的老姨和老姨夫,我读小学的时候,学校离老姨夫家很近,每每放学了总要去玩一玩闹一闹的,重要的是,运气好的那天,还能得几片饼干,后来长大之后才慢慢懂得其实那时候的饼干大都是过了期的,老人家舍不得吃,攒下来隔个月数给孩子们尝甜头。大多时候,老姨都会给我塞个馒头,然后我爽快地接过来,吃了,然后回家……  大前年的时候,老姨夫和老姨先后离世,葬礼我也没有去成,心中实在遗憾至极。去年除夕夜前夕,外婆也永远地走了。在外婆的葬礼上,三老姨一个孤零零地给大人们裁剪着孝服。我看她眼睛里时不时地渗出泪来,她见我来了,赶紧搂过来说些贴心的话,虽然我这么大的人了,老人家还是像抱着一个婴儿一样,摸着我的手,摸我的脸,接着开始诉说:“你老姨和你婆婆都走了,就留我一个妹妹在这个地方,老姨心里面……”

话说到这儿便哽咽住了。

我的爷爷奶奶现在身体都还好,爷爷是前后几个村子里身体最健壮的一个,这些年偶尔回老家一趟,就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奶奶腿脚有了些问题,但还能活动还利索,爷爷还是整日忙着他的“养蜂事业”,闲暇也不忘种些蔬菜、豆子、玉米、麻子之类的,爷爷家的院落不大,但却整齐有致,每年收的麻子杆,足足有二十车(驴拉车),整齐地放在斜坡上,这就备足了一年的烧火材料。爷爷家有一条狗、一只猫、十来只鸡,院子里总是吵闹的。

我常问爷爷:“爷,等您彻底老了之后想要什么?”爷爷也总笑着说“要啥了,啥也不要,你看咱这院子里缺啥了……  ”

有一首歌叫《原乡人》,我一直喜欢。歌词是:

我张开一双翅膀

背驼着一个希望

飞过那陌生的城池

去到我向往的地方

在旷野中我嗅到芬芳

在泥土里我慑取营养

为了吐丝蚕儿要吃桑叶

为了播种花儿要开放”

 ——选引《原乡人》

清涧是一个小城,但围郊有好些个村子,我就是从这些个村子里长大的。

我想,我还是个原乡人。

慢慢长大,长大,原乡的情结也渐行渐远。这些年搬家、在外就读、纷扰花花世间的诱惑、少年的狂躁都促成了和原乡的远离,这些日子,我不知怎么总想念老家的村河、井、山,想念老头老太太们呲着一口或全或不全的黄牙笑孩子们稚气的争吵、想念已故老姨、老姨夫给我拿的玉米饼、想念柳风浮动下的夏日果香、想念葡萄架下胆颤却欢喜的偷窃胜利。

 我想,我还是个原乡人。

小时候,幻想有一天上大学就要启程了,那种情状总是这样:”刚刚破晓的天、雾气迷朦的硷畔、门前槐树叶片上吊垂的丝蛛、白纹细珠暗暗的露光、慵懒倚窗看着的山棱山条、白纸窗映演的纹络电影……  然后是嘈杂与静谧的此彼消长,师云他爷拉着牛已向后沟里去了,蹄痕宽厚沉实,稳健有力、琪叔的新窑仿佛在他早晨铿铿锵锵的石头锥器声中飘浮成现实、噪了一夜的虫蛙、蝈蝈在这时更来了劲,敲着天成的合奏……”

而我在晨声中等待黎明去远方的大学。

“母亲捂温已早沾上她体暖的行衣,绳捆的被棉藏下了父亲亲摘的冬日棉暖。”小时候就是这样想着人生的第一次启程。简单随意又平常。

我想,我还是个原乡人。

原乡教给我的,需要我用一生去咀嚼:“静谧的乡意情怀、双亲的暖情爱意、琪叔的耐苦任劳、云儿他爷孤独却爱牛如伴、老姨,老姨夫枯稿的瞳眼里对我慈和的流露、少年的真璞童心、爷爷闲适又忙碌的幸福……”老家的山水有活意,老村的人民有淳情,老村的心有感动。

原乡其实不是个地域,而是为人不变的终极守望。

近些年,陕北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煤炭基地大开发,陕北逐渐成了富裕的代名词,世事迁移和历史陡变都给这个安静的地方带来了不一样的“新营养品”,清涧虽不属于开发区范围,但是日渐变化的贫富结构也深深改变了清涧,现代化的文明模板生生复制在了陕北,年轻人都走了,去追逐新时代新城市的幸福与安乐。老人们还在一成不变的农村安详地生活着,只是那些个小时候温存与祥和的气氛,早已不复存在。那种原始的原乡人的情怀正逐渐淡去。

我想,我还是个原乡人。

恋人一直央求我带她回老家看看,时常给她讲述故乡的一点一滴,她也总是细细聆听我小时候的悲悲喜喜,现时的怀旧感伤,想必是完全喜欢上了那远方的一切。去年岁末,我写了一首诗文送给她,希望她能常伴左右,与我一样做个原乡人。

 玉米叶海

 我很想带你回我的家乡

尤其是春野万里的时节

我最爱的

是那时节吐翠的玉米叶

穿过蜿蜒小路

走上坝野

我可以给你一汪绿海

 

山里的蔓草也许会告诉你

我悄悄的秘密

也许玉米叶的波浪

不足以摆渡你的笑容

吐丝的穗结

也不足以描摹你的灿烂

可我身后的双手

还是要将你的眼睛轻捂

绊住你纤细的目光

留驻在家乡的玉米叶海

 

如果我无意将你留住

玉米叶为何生如丝带

如果家乡的土地不想留你长居

玉米叶为何割划细纹在你的手掌

你没有小伞

带在这场春雨里

为何雨后玉米叶上担着水珠

假使一生的长短就是这场雨

我眼里的玉米叶海

你会选哪一叶作为你的小伞

 

随我回我的家乡

在那春野万里的时节

我最爱的

是那时节吐翠的玉米叶

穿过蜿蜒小路

走上坝野

我可以给你一汪绿海

我想,我是个原乡人。

不管在哪里求学、生活,人应该永远是一个原乡人,原乡其实不是个地域,而是为人不变的终极守望。前方路长,歧路四铺,雾霭迷朦,人一生,俯仰顿足,片刻不能忘却原乡人的情怀与念想。虽门前多多雾霭,只做原乡人!

 

二零一零年   初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