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哲思散文

胶东炒面

2020-09-20  本文已影响0人  东夷介夫

        介夫 撰

阳光下的麦田

        长夏无俚,偶然翻书,见张爱玲《谈吃与画饼充饥》颇有兴味,其中一段提到她小时候吃过的炒大麦面子,她以为此物浓郁的焦香,其味之美远胜桂袼麦片。——狐死首丘,这大概是她暮年身处异域,形影相吊,一时兴起故国之思,兼勾起对故乡方物的怀恋。

      还有林语堂《吾国与吾民》中的一段文字是节选自郑板桥的尺牍(《范县署中寄舍弟墨书》):“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这是他怜贫恤苦的民本思想的体现,其本质源于君主时代士大夫经世济民的责任意识,又是基于儒家“用之则行,舍之则藏”、“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的个人修养之道,流露出他底里鄙视不义之富贵,固守贫贱生活的操守。

        炒米与麦片类似,属于南人的食物,大名鼎鼎,无人不知,何须溢美?大麦炒面不知出自何处,张爱玲女士谓之出于安徽乡下,这样说来与炒米同出自江南繁盛之乡。惭愧,这两样我俱未有缘尝试过,不过我有幸“享用”过胶东家乡的炒面(即“炒面粉”,不是饭馆售卖的炒面条)。

        胶东三面环海,冬日苦寒,每旦晨起往往不胜瑟缩,身心一时不能舒展,苦不堪言,此时一碗沸水冲泡的炒面,热乎乎地灌下去,顿令周身血脉贯通,身体一下子暖和起来。通常有它垫底,再吃点别的果腹,这时候母亲再打发我出门上学,再不怕顶风冒雪。

        炒面制作简单,原料易得,麦粉、红薯粉均可,干焙或浇油炒都行得通,奢侈点的融一点猪板油于其上,味道更美。制好的炒面香喷喷而颜色微黄,嗅之焦糊味已经涎流。“饘于是,粥于是”,随君意愿耳,稀糊状的可以当粥喝,要是调和的过稠,成了“糊涂粥”,盛在汤匙里呈半流体状,如啖猪脸,趁热食之,味亦甚佳。

        南方的炒米制作起来麻烦,又是蒸煮,又是晾,又是炒,费事甚久,工序繁琐堪比《红楼梦》里烹制茄鲞,不能比。

        炒面属于困厄时期穷人的速食与营养的补充,虽然制作不难,却不常有,它带有那个年代拮据生活状态的影子。曩昔我们的士卒置身域外沙场,披霜雪,冒兵锋,一口炒面一口雪,与世界上最强悍的军队交锋,死且不畏,他们的勇气了不起,吾曹自愧弗如。

        丽日中天,市塵熙攘,环顾周遭,人面丰润,难觅菜色。食肆商品琳琅满目,饮品多如牛毛,现在谁还喝炒面!偶或于超市的某个僻静角落邂逅它,如晤故人之面,令人有城郭人民之感。一日妻偶然带回一小袋随手置于几上,斑斑点点,白里透黄,看起来是掺了芝麻与糖的那种,冲了一点,混混沌沌,不复往日的味道。目睹盛炒面的袋子兀立案头,仿佛又见到母亲,不禁鼻子一酸,潸然泪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