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化解,而不是对抗

2019-08-21  本文已影响0人  minutemen

有一种说法认为,自控力是一种肌肉,越练越强。我们用生活中的事情加以验证,就会发现这种说法不可取。

比如一个天生意志力薄弱的人喜欢喝酒,越喝越迷恋上喝酒的感觉,最后无法自拔,那么显然他的“自控力肌肉”根本就不起作用。

而生活中有些自控力很强的人也很爱喝酒,但是他们清楚喝酒会误事,平时可以做到滴酒不沾。结果偶然遇到挫折、精神崩溃了,打算喝点酒缓解压力时,一喝就“破功”了,很快变成了一个嗜酒的人。照理说,自控力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后,“肌肉”应该很强才对,怎么一下子就没用了呢?

可见自控力的“肌肉说”并不可靠。

还有一种“模块说”,则提出了另一种自控理论——我们大脑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各个模块的感情力量强弱对比的结果。

想要管住自己吃巧克力的欲望,就应该希望“不吃巧克力”这个模块的力量变强,而让模块变强的机制则是“满足感”。

比如这次“吃巧克力”模块战胜了别的模块,成功地让你吃到了巧克力,你马上就能获得一个快乐的满足感。那么在下一次力量抗衡的时候,“吃巧克力”模块的力量就会更强,别的模块就更难战胜它。

这个说法的模式总结如下:在抗衡中取胜获得快乐奖励自身力量更强下次抗衡更容易取胜。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需求总是难以克服——一次次的满足只会让这种需求一次比一次强烈,最后必须加大剂量才能满足它,就好像吸毒一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个戒酒很长时间的人,偶尔喝一次酒就马上又想喝酒,因为他的“喝酒”模块并没有失去力量,只不过一直被压制而已!偶尔喝一次酒带来的巨大的满足感,就足以把它再次激活。

这也是为什么要吸引一个人去赌博,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开始让他赢,一次次的赢牌给他带来的满足感越来越大,他就很容易陷进去,难以自拔。

以此推断,最好的自控方法应该是打断正反馈,不让相关模块获得即时奖励和满足感。

耶鲁大学医学院的贾德森·布鲁尔(Judson Brewer)找来了一些烟民做戒烟实验,他教给这些烟民们一种四步戒烟法,缩写为RAIN——

识别感情(Recognize the feeling)。当你想吸烟的时候,你要意识到,想吸烟是一种感情。

接受这种感情(Accept the feeling)。不要把这种感情推开,不要与之对抗,要承认自己想吸烟,而且承认这是一种合理的感情。

观摩研究这种感情(Investigate the feeling)。从旁观者的角度,对这种感情进行分析:它的力量有多强?是我身体的哪个部分有吸烟的需求?这个感情有“颜色”吗?是什么“材质”的?当你从各个角度去分析它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种感情不再是你的一部分了。你越分析它,它就离你越远。

感情分离(Non-attachment)。你和这种感情分开了,这时候你已经不再想吸烟了。

实验结果是布鲁尔的RAIN戒烟法比美国肺科协会推荐的传统戒烟法更有效。

就像如果你只知道煮鸡蛋的方法,那每天就只能吃煮鸡蛋。当有一天发现还有鸡蛋羹、煎鸡蛋的做法时,才意识到自己还有更多的选择,就从每天吃煮鸡蛋的日子中跳脱出来了。

我经常听到很多食量大的人说,每天摄入大量的食物并不是为了满足胃的需求,而是为了缓解压力。正因为没有人告诉他们还有其他可以处理压力的方式,所以只能选择暴饮暴食。当我们用正念化解的方式,客观、中立地去分析这些压力时,也许会找到解决压力的新角度、获取新认知,会发现运动、回到大自然、冥想等都是有效缓解压力并提升精力值的方法。

由此可见,训练意志力的方法是“对抗”,获得正念的方法是“化解”。

其实我们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是自控力薄弱造成的。比如,工作的时候总爱走神,总想刷手机,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先承认自己想刷手机,然后闭上眼睛想想自己为什么想刷手机,分析一下“刷手机”这个感情到底属于什么性质……分析的过程中,你可能已经不想刷手机了,收回心思继续进入工作状态,减少了不必要的精力耗散。

如婴儿一般安心专注,吃干净的食物,做规律的运动,保证高质量的睡眠,这些平常得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是人的本能带来的最基本的需求,只是我们太容易忽视它们了。

先找回初心,保持专注,精力管理成功的路上,让我们一点一点往回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