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二语语言习得#3
思考
怎样可以让学生获得 “说汉语”的能力?
让学生多说
•怎么说?说化么?
“让学生多练”
•怎么练?
•背证?
•抄写句子?
•跟老帅朗读?
“在我们班,汉语说得最流利的要数田中”
这个句子的“语言点”是什么?
案例1
•A老师说:
这句话的意思是“田中汉语说得最流利”
(板书:
最
• .要数.
“最”
后面可以是形容词,也可
以是表示心里状态的动词。例如,中国最热的地方
要数海南岛。我最喜欢的活动要数踢足球。
我们班年纪最小的要数谁?是小林吗?小林,你多
大?
句型转换
案例2
•B老师在A老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环节
B老师对学生说:现在请大家把我的话改成 “最A/V的
N要数•.
(1)在中国,海南岛最热。
(2)我最喜欢踢足球。
案例3
•C老师在B老师的基础上又增加一个环节
C老师说:好,同学们,
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用“最⋯⋯要数”来
造个句子,我给你们2分钟,你们想一想。
(教室里非
常安静)…•好.时间到了
现在有谁主动举手的,
没有人?没关系,勇敢一点儿,知道的举手说,还是没
有人?我点名了,有没有人?好的,李周利,你说…
C老帅的方法如何?
造句是课堂教学的大忌
造句只适合丁回家作业
案例4
•D老师说:
同学们,你们一定去过很多地方,请做一个比
较,分别选出最漂亮、生活最舒服、交通最
方便、东西最便宜的地方,并且说明理由。
注意,在说明你的比较结果时,要用上“最..
的地方要数...”这个格式。
案例4
•D老师说:
同学们,你们一定去过很多地方,请做一个比
较,分别选出最漂亮、生活最舒服、交通最
方便、东西最便宜的地方,并且说明理由。
注意,在说明你的比较结果时,要用上“最..
的地方要数
〞这个格式。
上面四个案例中,你觉得哪位教师教得好?为
什么?
小结
•综合课教学的目标是培养语言能力,语言能力
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是靠学生练出来的。
•所谓“练”,就是从学生的嘴里说出某个词汇
或者句型。如果学生没说,就是没练。
•语法教学中,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告诉学生规
则,帮助他们记住规则,而是要创造条件,让
学生在尽可能接近真实的语境下最大限度的运
用目的语。
语法术语能少用尽量少用
语言点教学的基本步骤
•导入(展示+解释)
•操练
•这两方面中,哪个更重要?
语言点教学的基本步骤
• 导入(展示+解释)
•操练
•这两方面中,哪个更重要?
所以你绝对不能花很多时问在 “解释语法”上
• 如果你不解释,光操练,你一个好的老师。
如果你光解释,没操练,你足个不好的老师。
•实际教学中,版示和解释常常是同时进行的。我称
“导入”
思考:怎么导入下面这个语言点?
•程度补语/情态补语
•杰克唱得很好。
•杰克唱歌唱得很好。
• 杰克歌唱得很妤。
•一般此话法点学生在学习2个月左右遇到
案例讨论
E老师说: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情态补语”(板书汉字,并加上了拼音)。
比如课文里说:杰克说得很好。
(教师板书该句)。
这个句子是“说”是Verb,它的后面不可以直接用形容词Adj一定要加一个“得”,所以你不能说•“杰克说很好”
“杰克说得很好”
你要说
。这里的“很好”是Situational Completement情态补语。
懂了吗?……没听懂吗?
好吧,我用英文说一下。
(老师心甲想:唉,初级班水平,用中文讲解是
不可能的,还足用英语比较好)
(学生突然问能否说“他说汉语说得很难”)
不行,应该说“汉语很难说”
你觉得汉语很难吗?
对,我也觉得汉语很难,因为我们有声调,
‘声调”你知道吗?Four tones. 对的,很难。
我何还有“方言〞呢?你知道吗?
(老帅心里想:传播文化也是汉语老师很重要的工作呀)
老师的意见
•E老师没有把语言和意义直接联系起来,他只是一味的任介绍这个语言点的语法知识(语法形式),所以花了很大的力气,但是无法使学生感知到什么时候要用。
•我们不是完全反对用“翻译的方法去解释语法,但是作为一名专业的对外汉语学,你应该掌握“用屮文教中文”的办法。
让初级班班生理解的学生
•从这个角度说,“能用中文从事语言教学”是国际汉文化传播固然很好,可是这个是我们工作的核心问题。
案例:如何导入呢?
•F老师微动作,然后一边说,
-边板书。
我走得很快。我走得很慢
我说得很快。说得很慢
我写得很快。我写得很慢
我与得很好。我与得不好
F老师板书何型:verb+得+很/不+ADJ
F老师做动作,开始提问学街
(老师是得很快)老师光得快吗?
(学生回答“老师走得很快”,然后老师让全班跟自己一起读这个句子)
(老师故意很快地说汉语)老师说得怎么样?
案例分析
•F老师如何解释的?基本步骤如何?
•F老师的例句有什么特点?
•对你有什么启发
•语言和动作相结合 (诺言和意义相结合,也就不需要翻译这个拐棍了)
通过“最小差异对”帮助学生构建语法规则
•写“公式”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语法解释
对比法
•汉语和母语对比
•吋问词诰的位置
•地点状语的位罝
•新旧知识的对比
“既然”和“如果”虽然”
即俠”
[既然下雨,我就不去厂。
如果下雨,我就不去了。
显然下雨,我还是要去。
即使下雨,我也要去。
•新知识的对比
“除了…还”和“除了…都”对比
单项对比
•结果补语
•找钥匙、找到钥匙
•学游泳、学会游泳
•打扫、打扫干净
直观法:画画和动作
田田
趟向补诰
通过/经过
我的左边有小工/我的左边是小正
•
看/看见
动作
。老师表演两个不同的动作。
- 拿起杯子就喝
水,
“拿起杯子看
会儿中喝水”
。启发学生说。
制造情景法
•利用教学课堂设计情景:
•比较句:
•方位词:
着:门开着/正在开门
“是,
也是
都是
教师结合班级同学说:玛丽是美国人,约翰也
是美国人,他们都是美国人。
(板书:也、都)
老师说一此类似的句子,引导学生发现规则
简化的说明
•可能补语、能
• 起来、下来
• 得起、得到
公式
综合课的核心:操练
•语言训练包括三种形式
机械性训练
有意义训练
交际性训练
•综合课教学三和都会涉及到,但是这里上要介绍机械性训练和有意义训练,交际性训练放到口诺教学屮去说。
机械性练习
• 重复(朗读)
扩展
•你做什么?
•你跟谁一起看电视?
你在哪里跟他一起看电视?
•你什么时候跟他一起看电视?
句型转换:主动句转成被动句,但是要注意设
计的问题。因为语用不一样
•替换练习
句型替换
句型替换是来源于听说法的一种训练手段,
最典型的做法是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说出
规定的句型,例如:
•老师说:我想去北京
•学生说:我想去北京。
老师说:南京
•学生说:我想去南京。
老师说:香港
•学生说:我想去香港。
•在机械性练习中,
教师主要从两个方面
来评价学生:
•1)发首是否准确,
2)词汇和语法的运用是否正确。
•机械性练习的理论基础之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它认为语言的获得是一个通过多次反复的重复而形成习惯的过程,学习二语或外语就是学习一种新的习惯,习惯成自然,学习者也就由此获得了语言能力。
•因此,在机械性练习中,教师对待学生的错误十分严格。一且发现有错,就要亳不留情的纠错,直到学生说出正确的表达形式为止。机械性练习的倡导者认为如果不在训练的时候对学生光格要求,等到学生今后养成不良习惯,再改就难了。
•机械性练斗比较估燥,学生容易觉得吸劳,因此如果是对儿童进行口话教学,纯机城性练习,比奶某个句型的替换纺习,不一定很合适 (对成人也要适度)。当然,这也要看教师足如何引导的。
随着二语习得理论研宄的深入,人们发现单纯的机械性操练并不能保让学生狀得二语或外语能力。
•可是从语言学习的角看,机械竹练习还是冇必要的,因为它可以为“自动化”打下一个非常重要的尖础。近年来关丁“语块”(chunk)的研究也表明,在交际的过程中,与中个词的层层叠加相比,语块总能较快地被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大脑所提取,并直接用于交际(表达上理能),而语块的形成与习得,同样需要一定的机城性练习的帮助。
有意义练习:定式问答
•就是要求学生用指定的词语或者句型来回答教
师的提问。在这样的训练模式中,教师和学生
似乎在进行某种问答对话,因而整个操练过程
看起来非常白然、流畅。
@ECNU课堂笔记
202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