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

2019-05-15  本文已影响0人  孤生竹签
蒹葭,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芦苇 人生之苦在于求不得

译文:

芦苇茂又长,白露初为霜。

我有心上人,在那水一方。

逆流追随之,道阻且漫长。

顺流寻觅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多凄迷,白露尚未晞。

我那心上人,从容在岸湄。

溯洄如心曲,道险且崎岖。

溯游长漫漫,宛在水中坻。

蒹葭密且盛,白露已深秋。

念那心上人,犹在水之涘。

溯洄去寻她,道阻且弯曲。

顺流去迎她,宛在水中沚

《诗经》中最唯美、最得诗之风致的,就是这首《秦风·蒹葭》,恐怕人人都爱这首诗吧。只消吟诵,便风林秀木,萧瑟满怀。任何诠释的语言,都有添足之嫌。

咱们先看一下关于这首诗的名家点评吧。

朱熹在《诗集传》说:“(此诗)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上下求之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这句妙。求不得,苦;不知其所指,更苦。为什么呢?人生知道要什么,还好,虽然求来求去求不到,但毕竟知道这世上有什么,只是因为跟自己没缘,所以索性不求也罢,如此也苦不到哪儿去。可不知求什么,还隐隐地感觉有什么撩拨着自己,那种莫名其妙的痛,就难解了……

全诗每章的第一句都在写秋天的凄苦。这里边有两个意象:一是蒹葭,从“苍苍”到“凄凄”,再到“采采”,心境渐渐苍凉;另一个是白露,“白露为霜”让我们的思绪凝结在秋天的肃杀中,而“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又把我们带入秋天的晶莹中——从来都是,悲秋比伤春,更得诗情画意。

每一章的第三句都是在写我们追寻的心。溯洄,是逆流而上。逆流而上的路啊,必须“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河水又长、又高陡、又迂回,这些都是在写求之难啊。我们艰难地在生命之河中逆流而上,可我们的勇敢和努力都被那河水的漫长、无情和迂回给消磨了……人生诸苦,求不得最苦,因为这种苦里,有种悲壮,有种绝望。而《秦风·蒹葭》却把这种苦写得最美。

《秦风·蒹葭》可以说把《诗经》的思无邪和《诗经》的美,带到了一种极致。在命运的河水中,无论是逆行还是顺行,我们都在湍急中追寻过“美”,即使最终没有得到,但至少我们追寻过。因此,我们可以平静地、幸福地继续前行,哪怕是在黑暗中……

读毕此诗,秋夜澄澈,秋水已凉,蒹葭凄凄,但我们心中,却永远有了:诗和远方。

感谢和我们一起读诗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