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033】读山下英子《断舍离》
山下英子在书中的这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实的自己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
很多人习惯勤俭节约,这与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环境有关。过去的岁月艰苦,物质匮乏,我们保持着对物品的爱惜与再利用功能,这种生活方式没有错。
随着现在生活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物品的观念,也可以跟着时代的发展变一变。
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曾说:少即是多。
富兰克林一生到过的官府私宅不计其数,但他从来没有描写过任何建筑和陈设,倒是对几乎没有陈设的一间屋子有所记述,那是一个修女的房间:
房间十分干净,没有什么家具,只有一块垫子,一张桌子,上面摆着一个十字架和一本书,有一把让我坐的凳子,壁炉上方是一副画,画的是圣维罗妮卡展现着一块手帕,上面有基督神奇的血面肖像。
为什么要写这种场景呢?富兰克林说,我将它作为一个例证,说明维持一个人的生命和健康需要的收入微乎其微。
和自己喜欢的东西生活在一起。这样的话,就是达到了“断”。我一直在缩减身边的东西,用不上的就送人,发挥物品的使用价值。比如说:闲置的手机镜头(有了相机),很少摸的毛绒玩具(商家送的),不穿的新鞋等。(遇上打折)
东西要用才有价值。想想自己身边囤积了多少一年到头用不上的东西?自己用不上而对别人有用的物品,与其囤着不如大大方方送出去。
能被人们利用,是物品本身的价值。相比放着不用,而又非让人心情愉悦的装饰品,其实是室内潜在的“垃圾”,需要及时清理出去。
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考虑的是“我自己”还需不需要它。“扔了很可惜,还是留下来吧”这种想法,就是拿物品当主角。有时候我们丢不掉东西,往往是颠倒了主次。
一个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自我形象。认识到了自我形象,反过来就开始想要把现在用的东西替换掉了。
物品是一面映照你自己的镜子,它所照出来的是那个你想当作不存在、不愿意承认的自己。
山下英子说:
幸福取决于我们和自己思想相处的能力。
大部分让你感到幸福的东西往往是免费的。比如说,一个人静静的看日出日落,一个陌生人的微笑,一句来自他人的鼓励等等。反而是那些有价值的东西,会消耗人更多精力。
对人类来说,半死不活地吊在那是最让人痛苦的。如果觉得讨厌的话,如果不相合的话,如果进行得不顺利的话,倒不如干脆来一个痛快的了结,光靠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说到底,行动才是一切。
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德国诗人、哲学家歌德。
电影《无问东西》里有一句台词:“如果一个人从一出生就知道自己接下来将要面对的人生,他还会来到这个世界吗?”
针对要断舍离的物品,先诊断出物品从你身上掠去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这就是断舍离的精髓。
就技巧方面来说,不擅长整理、收纳的人,也不擅长分类思考。一个对自己居住环境没有要求的人,工作上往往也是一塌糊涂。
精简自己,精简生活,选择适合自己的东西。
物品在优而不在多。
我是润苼,
坚持读一本好书,写一篇浅文。
《简写书评》专题,长期有更。
力争做到最自己有效输入,
对他人有效输出。
欢迎您来评论、关注。
【书评033】读山下英子《断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