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天日更计划

【心灵之语】‖ 读《牛虻》有感

2020-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清清小记

《牛虻》主人公牛虻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富商家庭,他曾经天真地认为这个世界的美好,名义上他是勃尔顿与后妻所生,但实际上是后妻与蒙太尼里的私生子。牛虻从小在家里饱受异母兄嫂的歧视,很不愉快,但却始终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牛虻崇敬蒙太尼里神甫的渊博学识,把他当作良师慈父,以一片赤诚之心回报蒙太尼里对自己的关怀。但是,当他接触青年意大利党后,看到了神父的间谍行经,认清了教会和反动当局狼狈为奸、镇压革命的残酷现实之后,他大彻大悟,走上了义无反顾、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道路。

我深深震撼于这惊心动魄的故事。他被最信赖的人欺骗过,被最爱的人伤害过,沦落到拖着残废的身躯在甘蔗园卖苦力,当一名杂耍戏团的小丑,一个活生生,苦苦挣扎的人的灵魂,系在那个扭曲的身躯里,被迫为它奴役,想想它在众人的面前瑟瑟发抖,羞辱和苦难使它透不过气来。

当时的意大利正遭到奥地利的侵略,青年意大利党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吸引着热血青年。牛虻决定献身于这项事业。在一次秘密集会上,牛虻遇见了少年时的女友琼玛,悄悄地爱上了她。

在罗马,警方的密探卡尔狄成了新的神甫。在他的诱骗下,牛虻透露了他们的行动和战友们的名字,以致他连同战友一起被捕入狱。他们的被捕,连琼玛都以为是牛虻告的密,在愤怒之下打了他的耳光。牛虻痛恨自己的幼稚无知,对神甫竟然会出卖自己感到震惊,同时得知蒙太尼里神甫原来是他的生身父亲,他最崇仰尊敬的人居然欺骗了他。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他陷入极度痛苦之中,几乎要发狂。他一铁锤打碎了心爱的耶稣蒙难像,以示与教会决裂。然后他伪装了自杀的现场,只身流亡到南美洲。在南美洲,流浪生活磨炼了亚瑟,回到意大利时,他已经是一个坚强、冷酷、老练的牛虻了。此时,他又遇见了琼玛,但琼玛已认不出他了。牛虻和他的战友们积极准备着起义。

在一次偷运军火的行动中被敌人突然包围,牛虻掩护其他人突围,自己却因为蒙太尼里的突然出现而垂下了手中的枪,不幸被捕。牛虻的战友们设法营救他,但牛虻身负重伤,晕倒在越狱途中,敌人决定迅速将他处死。

前来探望的蒙太尼里企图以父子之情和放弃主教的条件劝他归降,而牛虻却企图打动蒙太尼里,要他在宗教与儿子革命之间做出抉择,但他们谁都不能放弃自己的信仰。蒙太尼里在牛虻的死刑判决书上签了字,自己也痛苦地发疯致死。

刑场上,牛虻从容不迫,慷慨就义。在狱中给琼玛的一封信里,他写上了他们儿时熟稔的一首小诗: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掉,我都是一只。快乐的飞虻!至此,琼玛才豁然领悟:牛虻就是她曾经爱过而又冤屈过的亚瑟。

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成长,很艰难,尤其是成年人的每一次成长,都是一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就好像一群小鹿,谁有勇气,谁跑得快,谁就活下来,否则,就被淘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自然界生存竞争规律,某种程度上适合人类吧。挫折中是难免要流眼泪的,擦干了,站起来,就长大了,坚强了。

用牛虻自己的话说,他从死亡那里走来,也就不怕死亡了,他对人民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对朋友的坦诚、对爱情的忠贞、对生活的投入、对死亡的蔑视,永远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一个楷模。

虽然生命已尽,但爱与希望永存。对于牛虻来说,他所面临问题的根本就是宗教,一些对权贵如饥似渴的人利用了宗教,而他应该破除这层羊皮,直刺狼的心脏。牛虻是个强者,真正的强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