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速读

2016-08-21  本文已影响0人  北漠郎

导读

作为阅读界的圣经《如何阅读一本书》常常被推荐给阅读爱好者以提高其阅读能力,但是其实如何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这也是这本书自出版以来备受推崇,然而大部分人却从未将其读完或者理解,更别说更高层次的掌握和实践了,究其原因有二

  1. 作者的水平远远高于大部分阅读者的水平,加之其详实的写作风格,使得这本书涉及的内容广泛而深入,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2. 一个阅读过程需要涉及两个参与者:作者和读者。每一个参与者又需要独立地建立两个逻辑:

对于作者而言理解是书写的基础和源头

对于读者而言理解是阅读的归宿和终点

就这样来看,阅读是一个逆向过程,你最终就是要就某一主题和作者达成一致或部分一致的理解,甚至相反的理解,当然这需要高层次的阅读和自身深入的思考。

阅读中的逻辑

由上面的讨论可知,阅读涉及的逻辑有三种:理解的逻辑,书写的逻辑,阅读的逻辑。

写作将信息平铺且时序化,而非逻辑化,阅读会使人依据行文顺序产生错误的关联,理解却需要跳跃思维构建核心概念的层次和逻辑。

  1. 将其优先顺序重要程度平等化,留给读者判断重要性和优先性的难题,进而无法准确地架构文章框架,加深理解。
  2. 平面化之后,文章属于平铺状态,使得信息检索/发现兴趣点,变成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你不得不按照行文顺序,阅读大量不感兴趣的文字,直到发现感兴趣的点。

其实这里关于写作和理解的矛盾,孔子老先生很早就讨论过: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译文

既然我们清楚了整个阅读过程的逻辑,那么我们该如何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呢?(这个句子萌萌哒!)这里我们首先需要明白这几个问题(以目的为手段):

  1. 作者理解中的阅读是什么?
      作者一开始在文中就写到“这是一本为阅读的人,或是想要成为阅读的人而写的书。尤其是想要阅读书的人。说的具体一点,这本书是为那些想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由此可见,作者理解的阅读是有目的性的,因此就要求读者要做一个自我要求的阅读者,学会如何主动阅读

  2. 我们该如何阅读?

    • 这是一本什么类型的书? → 实用性的书籍
    • 我该如何看?→ 你平时怎么看使用说明书的就怎么看,不管是抱着发现新观点的想法还是为解决某个问题,总之你要带着目的去看,我想没人会闲着没事把各种电器的使用说明书一字一句的看一遍吧。
    • 最省力的看法 → 先看该书的思维导图/下文中的读书笔记,建立整体架构,然后,最重要的是带着问题和目的有选择性地看。作者面对的全体读者,而你三千弱水只取一瓢就可以了。
  3. 我们该如何理解?

    • 作者的主题 → 阅读/主动阅读
    • 核心概念 → 基础阅读 检视阅读 分析阅读 主题阅读 阅读与心智成长
    • 作者如何架构 → 你的理解?金字塔?
文章架构

如果你仅仅想快速的获得《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核心概念可以看以下的读书笔记,当然你也可以将其作为一个阅读指导,以辅助你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

读书笔记

四字真言

主动阅读 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所谓的艺术或技巧,只属于那个能养成习惯,而且能依照规则来运作的人。@ Book P45-P51

四个层次

阅读的层次:基础阅读 检视阅读 分析阅读 主题阅读 @ Book P18-P22

一段话
  1. 基础阅读 / 初级/基本/初步阅读
  1. 检视阅读 / 系统化略读
  1. 分析阅读 / 全盘/完整/优质的阅读
  1. 主题阅读 / 比较阅读
重点阅读
  1. 分析阅读
  1. 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的五个步骤:找到相关章节;带领作者达成共识;厘清问题;界定议题;分析讨论。@ Book P272-P280
图书信息
图书信息

少年们向着阅读的星辰大海进击吧!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不断在于海浪的搏击中进化自己的心智,做一个有优雅而又智慧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