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会生气?
有没有发现生活中总会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好像没有什么无忧无虑的日子,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生气?你会说还是不是因为他做了…或者都怪我自己…
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们自身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你会反驳我,根本不是这样的,早上上班被别人踩了一脚,都是因为那个踩我的人才惹得我生气。好的,那么假设踩你的人是个盲人,你会生气吗?你不会,在你眼里盲人是个弱势群体,所以,你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是在于你怎么看待对方的行为。当正常人踩到你,你会感觉到很恼怒,你内心需求是在公众场合的规范,踩你的人违背了你内心的规则,与你的价值观相左,所以你才会生气,而如果是盲人,在你心里他本省就是需要被关心的人,所以你选择原谅。换成脾气冲的人,一句“你瞎呀”,当真的瞎的时候,你选择原谅。
我们可以表达愤怒,但请不要把其归咎于他人。归因于他人,我们难免会指责,当你食指向他人的时候,有三根手指是指向自己的,我们的心情不取决他人的行为。他人行为不符合你的价值观和自身需要的行为属于外界刺激,当出现外界刺激时,我们一般选择指责他人或责备自己。指责他人时意味着我们想通过他人的内疚来控制人,当这种手段奏效时,我们会认为一个人可以主导另一个人的情绪。很简单的例子,“你学习不好让爸妈伤透了心”,父母希望孩子相信自己的行为造成了父母的痛苦,以此来让孩子努力,短时间内是可以奏效的,但不是长久之计。
那么,停下来,深呼吸,什么也不做静静的体会自己,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什么,而不是他做了什么。开车的人大多有路怒症,“会不会开车呀”“不会看路是吧”你很想教训一下这些不守规矩的司机,可你又没有办法惩罚他们,于是你更加恼怒。静下心来想想我们需要什么,是遵守规则,对于不遵守规则的司机,我们内心是害怕的,因为开车不是儿戏,要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你也很希望他们注意安全。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上,我们的心情会放松许多。
如果以苛刻的态度对人对己,我们的心情都好不到哪里去。当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者他人的对错,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求,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逐渐变得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