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数字时代的学与教2》第二模块共读笔记-投票与评价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课堂评价主要指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和学习表现的评价。这里的评价主体倾向于老师,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观察,及时了解其学习过程、学习进步和学习困难。师评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反馈渠道,但要想让评价机制更为全面化、深刻化、效果化,还需借助生生互评的评价模式,在《数字时代的教与学2》关于“同伴评价:促进学习的有效反馈”这一块板块中,明确提出评价主体分为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从用途的角度来看,还可将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麻吉星多媒体具备了同伴投票和评价反馈功能,能及时让学生对于课堂中的各类活动展示的看法及评价可视化。
教师在开展同伴评价前,要先明确评价标准。记得本学期我在课堂中邀请学生参与英语写作评价活动时,学生们异口同声提出的一个问题:“老师,满分是多少呀?” 的确,学生在参与同伴评价活动时,展现出了极高的参与度、热情与期待,他们好奇彼此会给予展示者打多少分,谁的分数最高,谁又落后一筹,青少年的这种你追我赶的竞争心态被展现地淋漓尽致。但我们设置评价活动的目的并非只是让学生参与一场看似热烈的投票评价活动,而哄闹后脑海里没有存留任何关于活动的深思。因此,在评价活动开始之前,老师先要抓牢评价标准,让学生的评价有凭有据,而非仅凭个人喜好随意评价。此外,学生能在评价标准的指引下,有目的地观察展示者的作品,不仅能精准发现问题,也能有效将老师给予的评价标准内化为自己的标准,在遇到同样类型的练习时,时刻提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
确保人人参与,落到实处。老师按下投票功能按钮,屏幕上即可显示学生的投票情况,哪些学生已投完,哪些学生还未完成投票,一目了然,能充分让教师捕捉到课堂里每位学生的评价动态。在完成评价后,老师还可以借助随机挑人的功能,邀请学生说明评价的理由和依据,让同伴间互为补充,不断完善。
公正客观的评价为学生提供了一面镜子,让学生面对真实的自己,在同伴和老师的指引下,审视、修正、升华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