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那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人
自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华夏文明一路高歌猛进,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很多注定要刻在炎黄子孙心中的人物,他们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生生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一 商鞅——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
大秦帝国之所以到了秦王嬴政这里实现大一统,一方面始皇帝确实雄才大略,不亏为千古一帝,另外一方面还要归功于商鞅为秦国确定了法制。
商鞅周幽王在骊山整了一出“烽火戏诸侯”,导致犬戎攻破镐京。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杀,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赏识。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岐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变法前秦国地图在秦国演变历史中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就是秦穆公,就是那位春秋五霸之一,是他灭掉西戎,使得秦国大后方得以稳定,这才有了秦国东出的大前提。后秦孝公拜商鞅为大良造,然后秦国开始变法,自此大秦帝国崛起!
商鞅,秦孝公孝公继位初期,秦国贫弱,六国企图瓜分秦国,嬴渠梁韬光养晦,颁布求贤令,任用卫鞅推行变法。卫鞅,后因封商地又称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禁奸本,尊爵必赏,有罪必罚,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力田稸积,习战陈之事,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成秦国之业。”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危,《战国策》上讲孝公意欲传位于商君,商鞅推辞不受。坦白说,这句话真实性有待考证,毕竟孝公在世时,秦惠文王嬴驷已经被立为太子,要想改变世袭制还是颇有难度的。但孝公对商鞅应该是一片赤诚,商鞅之所以没有步吴起的后尘,主要就是孝公顶住老世族的压力,在背后鼎力支持。后公子虔(太子傅,因太子事件,被商鞅处以劓刑)告商鞅“欲反”,惠文王随抓捕并车裂商鞅。商鞅虽死,然而商鞅所确立的法制却得到了从孝公到秦始皇历代君王的维护。
李斯: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
诸葛亮: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
王安石: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但我还是喜欢《战国策》中对这位“法圣”的评价:夫公孙鞅事孝公,极身无二,尽公不还私,信赏罚以致治,竭智能,示请素,蒙怨咎,欺旧交,虏魏公子,卒为秦禽将,破敌军,攘地千里。
二 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随后北宋灭亡。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
在炎黄子孙遭遇奇耻大辱的时候,华夏大地上出现了一位武圣,他骁勇善战,驰骋疆场,精忠为国,力挽颓势,可谓是时世英雄,盖世无双。论排兵布阵,论学识造诣,论谋略和武艺,都堪称百年难遇的国之栋梁、社稷良将。
宣和四年(1122)二十岁
首次从军真定,任小队长,带兵首战告捷,活捉贼首陶俊、贾进和,因功补承信郎。十二月二十一日父岳和病故,回乡守孝。
宣和六年(1124)二十二岁
从军平定,参加了保卫太原的战斗。
靖康元年(1126)二十四岁
因功被提为偏校,进义副尉。次子岳雷生于平定军中。后因丢失“告身”(任命文书)离开部队,十月进相州兵马大元帅赵构军中,带兵奇袭游冠吉倩获胜,一举招降了三百八十名游寇,得到了赵构的赏识,补承信郎。接着在侍御林大败金兵,杀金军枭将,转保义郎。在滑州杀败金兵再立战功,迁秉义郎。
靖康二年(1127)二十五岁
岳飞转入宗泽部,在开德曹州(今山东荷泽)大破金兵,因功转武翼郎。七月,上奏章《南京上皇帝书》主张北上抗金,不符黄潜善、汪伯彦南撤的主张,被罢官离队。在回家的路上,碰上了河北招抚使张所招兵再从军,被提拔为“准备将”。岳飞在参加收复新乡的战斗中,活捉金军千户阿里索,进战太行山,击垮了金军万户王索的反扑,因战功突出转武功郎。
建炎三年(1129)二十七岁
十一月杜充带领三千亲兵北降金兵。为了保存抗金实力,岳飞带领余部进驻茅山(今句容金坛),在广德取得六战六捷的战绩,升御使下都统制。
建炎四年(1130)二十八岁
春,岳飞向宜兴移营,平定了太湖流寇郭吉、戚方,在常州阻击金军,活捉万户一人,取得四战四捷之战功。岳飞妻刘氏在战乱中失散,岳飞在宜兴另娶李娃为妻,三子岳霖十月十五日生于宜兴唐门。岳飞在宜兴清水亭一仗斩获金军大小军将首一百七十五颗,在建康南面的牛头山设下伏兵痛击金兵,斩首三千余,生俘三百余。六月,收复建康,北渡长江,收复泰州、高邮等国土。宋高宗授岳飞武功大夫、忠州防御使。
绍兴三年(1133)三十一岁
春,岳飞奉命到会江西虔吉(今赣县、吉安县)平定了盗寇彭友,时岳家军巳达一万八千人,分守在江州(一万人)虔州(五千人)广州(三千人)三处。九月九日,高宗在临安召见岳飞父子,并赐“精忠岳飞”锦旗,授镇南军承宣使、江西沿江制置使,江南西培路舒蕲州制置使、江州建置制置使司等官职,岳飞在江州写下《满江红》词。
绍兴四年(1134)三十二岁
五月,岳飞被任命为镇南军承宣使,率军北伐,两个多月,取得了收复郢州(今钟祥县)、隋州(今隋县)、新野、唐州、邓州、襄阳六州郡的胜利,岳飞被晋升为清远军节度使。九月,金与伪齐大举渡淮南侵,岳飞收复襄阳六郡,岳飞部将牛臬在庐州(今合肥)击退金军,兀术会同刘豫渡淮南侵遭惨败。十一月,张浚再次被起用为知枢密院事。
绍兴六年(1136)三十四岁
初,由宰相张浚兼任都督诸路军马事,于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北伐中原。张浚命令岳飞进军襄阳,作好直捣中原的准备,任岳飞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使。三月十六日,岳飞年近七旬的母亲姚太夫人病逝于鄂州军营。四月岳飞扶灵上庐山葬母,五月返回军营。七月底岳飞被任命为河东宣抚、从襄阳北伐,直取中原,不到一个月时间,岳家军先后收复汝州、颖州、卢氏县、商州、虢州、伊阳、长水、业阳等大片失地。但因得不到高宗的支持,被迫撤军。岳飞气愤以极,上庐山为母亲守丧。
绍兴八年(1138)三十六岁
岳飞施反奸计用完颜宗弼杀刘豫。岳飞向高宗请求增兵,被拒绝。
绍兴十年(1140)三十八岁
夏,金人撕毁和约南侵。七月,岳飞破金兵于郾城、颖昌,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正当岳飞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高宗一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
绍兴十一年(1141)三十九岁
兀朮再次攻击南宋,兵力少于宋军,朝廷决策围合击败金军,但后因岳飞未听朝廷决策,未能及时出兵、并赶到围合击败金军,使朝廷不能活捉兀术。在钦宗还被作为人质羁押的情况下,使南宋朝廷失去最好的一次收复中原的机会。岳飞因不受南宋朝廷节制而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四月二十四日,为剪除和谈障碍,秦桧指使万俟莴上章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十月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临安(今杭州)大理寺。十二月二十九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
精忠报国值壮年三十九岁就屈死于风波亭,壮志未酬,实是日月昭昭,人神共愤。他所历下的赫赫战功,以及“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的壮志,在当时朝廷一味求和的软弱背景下,显得极为正气浩荡。他的“岳家军”是当时唯一能够阻挡外族的军队,从而保住了华夏的大好河山。
三 于谦——救世宰相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一位凭借一己之力生生为大明帝国续命200多年的千古名相。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首领也先大举进兵明境,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令异母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军出征。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行军路线屡变,士兵疲惫不堪。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入居庸关,以保安全,但王振不准。后勤不续退至土木堡时王振下令移营,饥渴难忍的军士一哄而起,人马失序,瓦剌军趁机进攻。明军仓促应战,死伤惨重,英宗被俘,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证等66名大臣战死。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历史上不懂军事的君主往往都会以敌我双方的军力来断定战争的输赢,朱见深也不外如此。明军兵力30万,瓦剌兵力:5万。敌我军力相差如此悬殊,难怪明英宗有如此的自信,但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例子也不少,战争从来都不是这样算的。
当时京师精锐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万,人心惶惶,有大臣提议南迁。这时候有一位大臣站了出来大喊“言南迁者当斩”,这就是后来的救世宰相于谦,于谦力排众议请郕王调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等驰援,可当时京城没有支撑这些军队的粮草,于是于谦让勤王的军队自带粮草,人心渐定,也先以英宗为质要求明军投降,于谦等大臣拥立郕王为帝。并亲自率军在北京城下亲守九门,从这就可以看出,文臣硬起来也是非常的可怕的。在先打了几次小胜仗的情况下,于谦及时宣传称,瓦剌大军并没有传说中的可怕,于是明军士气大振,以二线部队击败了也先的瓦剌大军,是此北京保卫战结束,明朝得以保存,于是才有了后来的嘉靖和万历等人。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上皇恢复了帝位,宣谕朝臣以后,立即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诬陷于谦等和黄囗制造不轨言论,又和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策划迎接册立襄王。石亨等拿定这个说法,唆使科道官上奏。都御史萧维祯审判定罪,坐以谋反,判处死刑。王文忍受不了这种诬陷,急于争辩,于谦笑着说:“这是石亨他们的意思罢了,分辩有什么用处?”奏疏上呈后,英宗还有些犹豫,说:“于谦是有功劳的(谦实有功)。”徐有贞进言说:“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明英宗的主意便拿定了。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史载:天下冤之!
于谦故居明英宗:气禀刚明,才优经济,兼资文武,茂着声猷,当皇祖北狩之时,正国步难危之日,乃能殚竭心膂,保障家邦,选将练兵,摧锋破敌,中外赖以宁谧,人心为之晏然,回銮有期,论功应赏,不幸为权奸所构,乃陨其身,舆议咸冤。
钱谦益:於乎!己巳之变,乾坤晦冥。公舍一身,以奠九鼎。朝社不改,枝叶重光。佑宪启孝,以逮我皇。承平日久,蠹生孽芽。政出多门,鬼载一车。犹之不远,戎索也。蠢尔佟奴,实讧东鄙。屠城覆师,势如燎原。建国僭号,自逾短垣。天门沉沉,灵琐不开。羽书警急,群言喧(阙)。司农司马,以及卿士。目瞬口张,象物而已。譬彼大厦,风雨漂摇。主伯偃卧,仆夫号啕,虽则号兆,亦不是力。或咀或呶,有党有克。人亦有言,主辱臣死。四郊多垒,大夫之耻。嗟余小子,忧心错迕。如梦方樱如喑欲诉。号伯有戒,助予无朋。哭泣不可,告哀于公。岳坟宰木,宋宫黍禾。湖山故国,公神所过。灵风肃然,素旗欲举。冯余悃诚,告以兆语。谨告。
当年明月:他的伟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证明,因为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那首诗一样,坦坦荡荡,堪与日月同辉……而于谦不但才能过人,品德上也几乎无可挑剔,所谓德才兼备者,千古又有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