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适的人与否,回归理性探究
双方感情中的合适,往往意味着对方能符合我们的部分要求,而非全部要求。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一个人“不合适”,其实可能只是我们对“合适”的评判过于僵化了。
因此相比“想要什么”,明确自己“绝对不要”可以有利于我们找到合适的人。
“合适的人”真实现状:
1.完美契合是不存在的。随着个体成长及环境变化,双方在价值观、个性等方面都可能发生改变。
2.除了自己,没人能拯救你的的爱情与人生。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出现,能够瞬间填满你对亲密关系的各个方面的需求,或者能够让你的生活忽然就幸福美满起来。
3.Mr./Mrs.Right是彼此塑造的。拥有一段美好的感情,或者说拥有一个“合适的人”,并非随机发生的小概率事件,相反的,是我们相互将对方塑造成了自己的那个“合适的人”。(PS:Mr./Mrs. OK,又被称为“Mr./Mrs.Good Enough”,意指那些虽不完美,但于我而言足够好的人。在亲密关系中,一个“足够好的人”,就意味着ta能符合我们的部分而非全部要求,并且这些要求是对双方感情而言必不可少的。)
4.不存在绝对的公平。不同于市场上的等价交换,感情中的给予与索取,可能总会有一方比另一方付出的更多。毕竟你在关系中所追求的是幸福感,而不是公正感。
5.并非任何人都能成为我们亲密关系的伴侣。我们未必能找到“合适的人”,但绝对可以主动远离那些“不合适的人”。
相比“想要什么”,“绝对不要”的东西,对人们而言才是那些在关系中必不可少、不可触碰的原则与底线。换言之,明确什么自己“绝对不要”的,就有助于我们找到那个“足够好的人”。
How to find:
1.“足够好的人”需要寻找而不是等待,无谓的等待,只会是一种浪费和错过。
2.在寻找到时候,你需要抱有更开放的态度,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过早地对一个人下定论。
3.需要明确,经营这段关系的过程,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支使,更不是把对方变成自己想要的“合适的人”的样子,而是相互磨合、共同经营。
4.处理好磨合的过程,你需要:给予对方肯定、坦诚开放、积极关注好的一部分、协商好日常分工、保持社交独立。
——分割——
一个人可以同时存在“极度渴望与另一个人在一起”和“无法忍受与另一个人在一起”这两种看似完全矛盾的状态。
孤独可能是一个人能够经历的最痛苦的情感状态之一。
它是一个连续谱,在最轻度的情况下,它可能只是让我们感到失望和不愉快;但在最重度的情况下,它可以是一种完全无法忍受的折磨感。
弗罗姆·瑞茨曼说,孤独是一种我们会不计代价想要去避免的东西。我们的潜意识能够为了逃避它,能够作出许多超出我们想象的事情来。
但另一方面,我们可能也不曾想过,孤独的存在有时对我们来说也存在着服务的意义和功能,与我们看起来的表现不同,往往在潜意识里我们会秘密地主动寻求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