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智讲堂//做一个氛围控——谈良好班级氛围的营造
每周一约的惠智讲堂如约而至,本周分享的是惠济区实验小学英才校区的韩欣里老师,她为我们分享的是《做一个氛围控——谈良好班级氛围的营造》。一听这个名字,就感觉起的好,起的妙,“做一个氛围控”,什么是氛围控?其实就是控制氛围的那个主要人,有的人好像天生就会调动气氛,控制好一个场域。而在我们的班级内,教师尤其班主任作为领头羊,如何成为“氛围控”呢?今天晚上韩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
韩老师认为当一个班级的氛围那么不像一个班集体时,老师就需要成为一个氛围制造者,让管理在好的氛围中应运而生。
韩老师通过图式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营造班级氛围。
首先是通过小组的形成与团建形成契约氛围。小组管理是我现在听到的最多的一种模式,辉霞老师也说过自己上课也是利用小组的方式。小组中重要的角色就是组长,如何选好一个组长?韩老师在班级发起了“组长召集令”的投票,标准为“这个人我跟服气,公平、有正义感,本身各项也不错、也能领导小组PK其它小队”。我认为这个真的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学生肯定是熟悉自己的同学的,在老师的引导下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代表,确定自己的归属,从而形成一种契约。在我们每个班级中都有小组长,但是这个组长的诞生,班主任一般以学习好作为必备的条件,然后就是有所谓的“领导力”,能够镇的住学生。而与韩老师的做法不一样的是,我们的班级组长的作用在哪里呢?韩老师为给每个组确定组名,这样就更加正式了,学生的心里这个团队归属感马上就会有,会把自己作为这个小组的一员,同时韩老师还带领组长学习班级公约,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班级契约精神。
营造班级良好氛围韩老师真的是一步步在进行,就我工作这几年所带过的班级,一个总体的感受就是没有感觉到有班风,没有感觉到有班级氛围,这并不是在说班主任的工作没有做好,我自己也没有为班级做过什么,存在的一个很狭隘的观念是“我不是班主任,我只需要上好自己的课就行了”,而现在随着不断的学习,我意识到科任老师也可以发挥作用,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影响班上的孩子们。这是我需要改变的。
利用舆情风向标形成正能量氛围。良好的班风一定是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是具有凝聚力的,在其中的每个学生一定是在努力为班集体尽自己的一份力量。韩老师通过“年度汉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反思自己的成果与不足,在活动中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班级活动的召开是促进班集体形成的有效措施,老师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开展有趣多样的活动来助力于班集体的形成。这让我想到每个学校周一都会通过升旗的仪式对优秀班级发放流动红旗,而争取流动红旗就是在形成班级氛围。韩老师将这定义为“竞争氛围”。
每个孩子都需要自己得到肯定,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希望自己所在的班级得到表扬的,每周一当流动红旗发到我们班时,可以听到孩子们的呼喊声与掌声,他们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笑容。但是我的孩子们他们真的有为这个流动红旗而真正努力了吗?有老师说这个流动红旗就是一种形式,就是在班级中轮流的。具体的实施我不清楚。但是流动红旗不失为一个好的教育机会,我们可以利用流动红旗调动孩子为班级争光的积极性。
韩老师利用小组管理的方式在班级内形成了正能量,促成了良好班级氛围的营造,她的管理方式是我应该学习的。
孙惠玲老师的总结更是让我豁然开朗。我们的确经常看到利用小组竞争的情况下会出现那些表现差的学生根本毫无兴趣,而表现好的学生由最初兴致盎然到最后也逐渐冷淡。这是什么原因导致呢?孙老师提到“因人而设”。她提到的辅导班那些奖励模式的确是我们常见的,但是却没有搬到课堂上。“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应该成为我们班级的状态,老师做的就是督促与及时的指导。
班级管理归根也是管理学的分支,我们更应该向管理要效益,人是最核心的资源,只要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潜力,班级就会迎来蒸蒸日上的动力。
做一个教育的“盗火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让学生爱上班级、热爱活动、沉迷学习,是教育者最大的期待。教育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只有怀着一颗孜孜求索的心,在教育之路上勇于前行,才能发现更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