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散文简友广场

怨是人生常态之一种

2021-10-02  本文已影响0人  蜉蝣舟

文/蜉蝣

我以为我可以做到满不在乎,但实际上,我错了,我很有些生气。

或许,在我心中 总有一种我认为是正义感的东西。它告诉我,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若一个人做错了事而被指责,承受他人的怒火,那是应该的。但若因为指责者自身的疏忽或其他原因,使得被指责者承受莫名的怒火。这种事,起码会让我感到不快。

近来,两次,一句被婆婆认为脾气很好的公公,因为生活中的琐事,在和我说话时语气冲得很。大概是碍于我并非子女,也就止于语气冲了。但在我,没做错事的情况下突然被凶一通,还是有些生气的。但也止步此了。

我很清楚这是一种发泄,这种发泄的背后,是不满,是怨。我清楚他在怨什么,但我没办法通过满足他的期待去消解这种怨。甚至我也会怨,凭什么被怨的人独独是我?造成今天这种局面的推手,岂不正是你们自己吗?

若说我在这段婚姻中有什么收获的话,我想,便是对人类情感的进一步体察和了解吧。

以前,我总是习惯于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这世界,看他人的喜怒,却不明白他人何以喜,何以怒。这大概是因为在那段漫长的时光里,太多的悲伤与委曲逼得我只能一遍遍地告诉自己,没什么好生气的,没什么好在乎的。

于是,我不敢轻易和人接触,不轻易付出感情,更害怕和人产生矛盾以至于争吵。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甚至以为,两个人一旦吵起来,关系就面临终结了。

但随着年纪的增长,你渐渐会发现,在两看相厌的时候能够立马终结关系反而是一种让大家都舒舒服服的解脱。相反,人生更多时候,是你们之间的关系,就算不舒服,想斩断,代价也太大,只能尽量维持。

这些年,我也渐渐发现,生活中其实没有文艺作品中那么多激烈的爱恨情仇。

现实中,表达爱,或许就通过一份很平常的体谅,一次很普通的理解,让对方感到舒心也就够了。而表达恨,其实生活中以琐事居多,琐事带来的不满,更多会转化成怨,却达不到恨的地步。

而所谓怨,其表达,也是点到为止的。比如在某些小事上,就是不如对方所愿;又比如在一些小事上,没由来的向对方发一通火,就像我公公那样。但也就到此为止了。

在更大的矛盾到来之前,谁都不会一直揪着这些小事真的怎么样。甚至接下来还得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似的,继续相处下去。

普通人生活中,与其说充满了爱恨,毋宁说是充满了爱怨。而这些情感的表达,在以含蓄著称的中国人之间,又更加体现为一句报怨、一个表情或一个动作,是很少直接说出来的。

如此,当我再去看现在网络上一些所谓爽文时,也能更清楚地看出其粗糙之处。而当我回头去看迅鲁先生等人的作品时,也就渐渐能明白其好处了。

沉溺于生活中的喜怒时,我便忘了思考,快乐时很快乐,生气时不能自已。而当我静下来思考,却会发现,哪怕是向来被人视为负面情绪的“怨”,也能在某些方面于人有益。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会以为,生气是不好的,怨恨是不好的,人该快乐和宽容。但后来我渐渐明白,这不过是大家都希望快乐也喜欢所谓宽容带来了其乐融融的氛围。

但人既会生气、会怨恨,自是有其原因的。能找到这些负面情绪的源头,并尽可能将其解决自是最好。若实在无解,而怨恨无益,就要学着宽容,学着放下,起码自己心里能好过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