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 跟着老师学“格物致知”
2020-03-17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鹿知心
桃树
看到一个观点,深表赞同。说的是关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作者说要想身体健康,作息、饮食、适当的运动每天都要去做,去注意。不是说我做到二十岁之后就不用做了!就一直身体健康了!
“心理健康”也是如此,心理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有时也不能用简单的语音表达的清楚的。所以也难以引起关注。但是呢,身心又会互相影响。人们很多躯体上的疾病是由心理引起。躯体上的痛苦反过来也会影响心理。心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怎样做能保持心理健康呢?
巧的是,最近在听心想生老师讲《心经》。他最常讲的一个词是“格物致知”。简单来说就是“疗愈情绪,清理信念”。
认知行为疗法也在讲,情绪由想法引起,改变想法,就能改变情绪。
老子《道德经》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里的损指的是减法,减“贪嗔痴慢疑”,减人欲,减情绪,让各种情绪消融释放。
大道至简,都是相通的。
借用老师给出的方法:
一、观身不净或观身如身
观身不净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人有了情绪后,我们的身体会立刻反映出来,大部分人会喉咙堵,胸闷、胃难受或其他的反应。这个时候就去“观”(观的方法见正念-呼吸觉知练习)。观情绪,观身体,如实如是的去觉察身体感受。你去观它,身体的感受会越来越强烈,一段时间之后,感受会越来越小,直至消失。情绪是能量,它流经身体后就消失了。如果逃避或阻断情绪或压抑情绪,情绪会留在身体里,积累多了,就会影响身心健康。
二、观受是苦、观受如受
“受”是情绪。
有的情绪是很苦的,人人都想开开心心,不想有痛苦。但很难如愿。“观受如受”就是当下来什么就接受什么。快乐时觉快乐,悲伤时觉悲伤。不要明明很生气,硬说自己很快乐。
三、观心无常
静下心来观自己的念头,就如影视剧的弹幕一样,多如牛毛,你不经意间想起的念头,让它像放电影一样,让他过去。不要去追念。“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这就是消业障,让他来,让他走。
四、观法无我
伤害我的人,我遭遇的苦都是缘起性空。都是助我修行来演的剧情。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心学大师王阳明说:“善便知善,恶便知恶,这里一觉,它自消融,真个是灵丹一粒,点铁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