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我们……阅读写作关于写作

你的文字值多少钱(六年的经验和总结)

2016-05-28  本文已影响4259人  雨晴Jane
鲜花盛开,你终会来

文/共晴雨


网文

2010年9月份起,我在网上连载小说,一直到2011年10月份。起点60万字,红袖20万字,晋江10万字,榕树下也写过。我用了不同的署名,开始我接受签约,后来还接受采访。

你以为这很牛?

其实不过是被别人骗,然后自我欺骗,再去骗不懂的人而已。仔细看一下这些网站签约的合同就知道了,一部作品签给他们,宣传不宣传是他们说了算,但如果盈利,必须分一半或更多给他们,包括你自己找到出版社出版。

另外,影视版权,广播版权,游戏版权等等,一切改编权都归他们。更恶心的是,所有法律条文的解释权,都归他们。一般合同期限是5年,也就是在这5年里,不赚钱则罢,赚钱其实跟你没多大关系。

这种合约,签者皆傻X。

哈哈,我傻过了,所以我懂得。

大家都知道,网络是个拼人气的地方,点击率上不去,网站就不会管你,更不会给你一分钱。好不容易有人来打赏,你还要分网站一半,或者更多。说白了,他们只是看你写得不错,先签下,万一你火了呢?给自己一个赚钱的机会,又不用付出什么,何乐而不为呢?

后来退出网络,今年年初又开始关注网文,好在现在短篇网站很多,也比前几年环境好。他们找你签约,虽同样没有实体报酬,但宣传力度还是有的,为你积累粉丝和人气。有了这些,出版单位会主动找你合作,就算你找出版单位,也会容易和从优很多。

当然,这得看网站,也得仔细看合同。

4月份有网站想要我签约,还是个当下挺火的网站,我一看合约,跟我之前看到过的一样,只是现在是短篇。负责人给我的解释,完全不是合约上写的那样,我觉得还是算了,要爱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和它的价值。

个人性格和选择方向的关系,我感觉网络世界太纷乱,读者和作者离得太近,很消耗自己的文笔和能量。第一,网上写文章,你要想有人看,就不能太文学,太阳春白雪,否则点击率肯定低到让你彻底挫败;第二,一篇文章,读者的反馈你可以直接看到,这会影响你的头脑和写作原则;第三,私信里动不动就有人叫你帮忙点赞评论,他们不会和你讨论写好文章,他们只拉你研究怎么被关注。

所以,如果真的想做职业作家,写出一些好作品,还是要跟网络保持一定距离。


杂志稿

2011年11月起,我开始投身杂志,和很专业作家、职业作家交流。后来因为做编辑,认识了很多中国作协的作家,积累了很多经验。

有前辈说,我只能告诉你如何写出好文章,但没办法告诉你怎么被大家喜欢和赚钱。

2012年6月份,我的文章开始逐渐见刊,稿费很及时。

杂志也会有签约,基本思想都差不多,好作者要先纳入麾下。杂志的签约作者稿费会高一些,但他们不会干涉你其他的收入,比如转载稿费,或者你在其他地方的稿费。

但这里会有一个授权问题,就是如果你签约,其他杂志要转载,可以直接通过杂志社要授权。虽然稿费还是你的,但如果对方不给,你也无法知道。

所以,版权还是握在自己手里比较好。

一般杂志也很难给你带来什么收益,要签就签大刊,也就是一线杂志。第一,他们系统完整、成熟;第二,他们不会拖欠和抵赖稿费;第三,他们给你好的平台,有极高的关注度;第四,他们的稿费很高。

大体分一下杂志等级,都是以千字计算。一线杂志的原创首发稿,可以达到1000块钱,最少800;二线杂志的原创首发稿,是500,最少300;三线杂志的原创首发稿,是300,最少150;三线以下的是,80,最少50。报纸我不发,因为他们要求的质量太低,稿费只有十几块钱,但它可以一稿多投。

虽然大家都在喊纸媒不好做,没效益,逐年缩水。但优秀的纸媒,永远在蓬勃发展,而且国家也在调控,不必危言耸听。

作为一个作者,你不用去担心杂志社社长应该担心的事情。努力写优质的稿子,拿优质的稿费,才是王道。杂志社怎么运营和宣传,不是你能决定,也是不需要你决定的事情。至少在我们这一代,不会发生稿子没纸媒可发,职业作者闹饥荒的事情。

杂志分为原创稿、自荐稿和推荐搞。原创稿是自己写的,自己给编辑,稿费比较高;自荐稿是你发表在其他杂志,想让这个的杂志转载,这个按转载稿费加推荐稿费给;推荐搞是你在其他杂志看到别人的文章,推荐给这个杂志,是按推荐稿费给你的。

杂志上发完,转载完,图书合集里还可以用,同样有稿费;等你文章积累够多,质量也不错,可以出作者文集,就拿的是版税。最后,你再发在网上,看有多少人喜欢和点赞。

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所有的稿费加起来,就是好几千块钱。所以你不会在乎有没有人喜欢,有多少人点赞,因为你的付出早已够本。


图书

现在图书策划和宣传发行,基本都是图书公司来做,出版社只是审批个书号,收取相应的费用。

图书出版分为两种形式,自费出版和合作出版。

自费出版是自己掏钱请编辑,自己掏钱设计印刷,自己做宣传,自己去卖。出版社只负责卖给你一个书号,这个是国家批的,不然就不能上市。

合作出版是你跟出版单位合作,讨论一个选题,然后你去写,编辑修改、编辑,设计印刷上市宣传,你只要配合出席活动,然后拿稿费。

稿费形式分为两种,买断和版税。

买断是千字多少钱,一次性付清,这本书卖多少钱跟你没关系。

版税是按销售量计算,图书单价×销售量×版税率,版税率一般是8%到12%。

像我这种不搞学术,也没有特别突出的部分,个人出书内容分3类。一类是长篇,内容和主题连贯,不能拆分;一类是一个主题,以短篇形式来写,可以分开读;一类是个人文集,同一文体就可以。

图书要有卖点,而卖点大致分为:一,你有名气;二,你有人气;三,你有实力;四,你了解特别的人或群体;五,有特别的经历;六,你本身就与众不同;七,有人包装和推销你;八,你特别能忽悠人。

我本身就很有卖点,但我想卖的是实力,所以跟一些人闹翻了。在我眼里,一个人可以走得慢,但不能活得像乞丐,没有风骨和尊严。我宁愿若干年后,有人看到我的文字,不禁拍案叫绝;也不愿意现在站在大众面前,名利双收,别人买我的书带着其他情感。

这个时代,世事纷乱,热闹非凡,想出名太容易了。但是,如果一个写作者不是以作品优秀而被大家熟知,那必定是要抱憾终身的。

我终究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文学大赛

如果真的有实力,想一飞冲天,可以选择正宗的文学大赛,都是很专业的评委。大赛中获奖一次,可以少奋斗好几年,但它拼的是实力,有时还有一点运气。

它是相对公平的事情,但有时候有些也有内定。这是必然情况,如果你是评委,你家孩子刚好喜欢写作,你会怎么样?评委还有其他人,所以不会太明显,外人也无法知晓。

不过,你真的要有实力,毕竟不管在哪里,有实力的人是不会被放过的。

任何事情都有规则,也有潜规则,而这些规则都是主办方或管理者定的。你要有自己的原则,也要有相当的实力和定力,才能不被规则左右。至于潜规则,都是为那些愿意被潜的人准备的,你不愿意,没人潜得了你。

说句实在话,正牌的文学大赛,还是很靠谱的。有国内各大名校文学系的教授做评委,也有中国作家协会的作家给意见,可以让你直接走上文学之路,而不必在尘世间沉浮。

重要的,还是自身实力。


经历与文字含量成正比

这是我与文字相依为命的第七年,也是我开始谈恋爱的第七年。在这六年里,我有两年是努力学写东西的,有一年多是努力做编辑的,有一年多在努力写故事,其他时间在全身心谈恋爱。

是不是感觉我挺不务正业的?

哈哈,我也觉得,但不可否认,正是这些“不务正业”的时光,给了我无尽的源泉。

因为个人的一些经历和环境的局限,我一直是蜷缩着的,虽然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六年前认识他,性格温和,气质洒脱,爱读古书,颇有文人气息。

他让我把写的东西给他看看,我特别自信地给他看,然后每一篇他都点评。很多时候,他的批语是,丫头,不能这么遣词造句呀,别人看不懂的,而且很生硬。

看他无奈,我总忍不住笑,心里又有些不服。

后来在杂志上写故事,每次写完,都叫他帮我看看,他便逐字修改。很多时候,他的文笔和叙述方式,让我深受启发。但每次看完,我都把他改得好的地方留下,不好的还是改回来,然后拿去发表。

等拿到样刊,我就举在他面前说,看,谁厉害?

他总哈哈大笑,说,丫头厉害,我只是爱好。

我说,那你以后看我文章还敢笑不?

他笑得更凶了,说,不敢了,不敢了,以后绝不笑你。

但他后来还是笑,因为我的叙述风格,和一些细节描述,让他觉得像说明书。

我读古书,完全是他培养的,特爱送我古书,我说我看不懂。他说,没事,我给你讲。

那种感觉像小时候,爷爷教我识字读书,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很有耐心,总是笑语盈盈。

当时没觉得这有什么特别,因为我的认知里,爱就是这样的感觉。后来发生一些事情,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还是很幸运的。因为不是每个人都那么慷慨和洒脱,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为你付出耐心和精力,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让你在他面前任性。我们都有一定的情商,即使吵架,也不会说伤害彼此的话,所以从不感到受伤。

受伤是这两年的事。

从字义到音律,再到节奏和思想派系,我当时对他说的不以为然。后来读到老一辈的文学家的作品,我渐渐才发现,他的主导思想和判断是对的。

人总是会改变的,因为经历和阅历,对一些人和事的看法、想法、感受,都会改变。不去经历,不去体验,你就很难发现和有所突破。

忘记时光是怎么走过来的,也不知生活是如何翻山越岭,但那些感受和去过的地方,都成为打开我的钥匙,让我慢慢盛开。那些疯狂的,甜蜜的,争吵的,无奈的,悲伤的,抓狂的,绝望的曾经,让我对事物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你可以虚构故事情节,但没办法虚构感受,更不会虚构你意识以外的内容。说到底,不管你在写什么,其实都是在写自己感触到的东西。

有个作家,特能忽悠,人气还不错,但很多描述都让我觉得很虚假。如果你经历过,你就能识别,这些感受都是他想象中的。我跟他讨论过,他不太服气,后来我们就绝交了。

人总怕被看穿,尤其是想得到名利的人,怕的是比他有眼力的人。

用文字欺骗人很容易,因为大多数人已被思维定式,就像我们曾经把课本当做信仰,长大后才发现很多都是错的。感同身受几乎不可能,换位思考也不存在,因为你换来换去还是在自己的思维里。就像你若没有经历过亲人离世,你只会讲述别人表面的悲伤,但不可能准确描述那是一种怎样的悲伤。

一个人的经历和阅历,让他的文字有了含量,它不是文笔和技巧能代替的。因为经历过,所以触感会自然倾泻笔端,从而淌入他人心扉。你不需要做标题党,不需要用技巧去推销,因为你的文字自带光环,让别人过目难忘。


总结

六年的奔走与体悟,六年的跌跌撞撞,让我有了一个阶段性的积累和沉淀。

做过很多尝试,去过一些远方,认识诸多想靠近的人;辉煌过,喧闹过,被众星捧月过,也被伤害过,但我能够想明白。每一次成长都伴随着疼痛,每一次绝望都让人清醒,每一次走出谷底都让人豁达。

心更明亮,眼睛依然闪光,我还在这里,却抵达了远方。

以前写东西,我总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但现在可以。仿佛身体里有个按钮,在经历中慢慢将生命打开,让我有能力发现和突破自身局限。

当一个人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就会比以前更清晰、更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从新闻到编辑,再到人物专访与传记,《一个》的副主编说,一看你就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我的确学习和训练过,但总感觉不那么专业,更多的是我遇到专业的人就不断询问和请教,美其名曰是采访,其实也解决了我的疑惑和问题。

今年放下所有,换了一个名字,原因是感觉到了一个阶段,它给我太多的束缚,而需要重新开始。在很多事情上,我很尊重自己的感觉和感受,我愿意承担风险和艰难。

现在,所有的方向都已确定,我终于找到了自己,也回到了自己。

我一直想学文学,但好像它的门槛和天赋要求比较高,后来认识一些写作的朋友,都是学电影文学的。为了学到一些专业的东西,我退而求其去突破,现在也开启了电影文学的学习。

它和文学是有很多不同,但本质都是讲故事,方法是可以挪用过来的。国内的影视业蓬勃发展,说不定会有机会,去写电视剧或者电影呢。

写好故事,做好读书分享与推荐,分享专业的经验。是我的三大板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