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收割的潜力

2020-06-19  本文已影响0人  珍药

有这样一种情况,一个已经没有什么产出的群体,却依然能够在其它的地方被收割去足够的利益。 也许这时候总会有事后诸葛亮总结这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但其实,这是选错方向的拼搏。

举个例子,一个对未来迷茫的学生,明明自己其实也没有什么收入,却偏偏想要买很多东西,这是那些校园贷款得以快速扩张的基础。但如果理智的来看,本身就已经经济拮据的人,真的很想消费的而又没有什么稳定收入的经济基础,再多一道贷款的路,怎么看也只是更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更简单。这样一来,无论对学生自己还是放贷的一方的结果都会变得恶化。这么一看,这种模式似乎并不该有存在的基础。

现实又不是这样,因为如果真的是这样,对于逐利的资本来说,确实是不可能发展的越来越多,而应该逐渐消失。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贷款本身看的就不是现在,而是未来。放贷的一方对学生的未来其实比学生自己还要看好(个别的可能是短视或者别的想法,但总体上还是这样的)。很多学生可能只是冲动性的,或者头脑不清醒被忽悠了。但是放贷的一方基本是很理智的,他们更清楚学生的潜力,即使目前没有什么收入,但在压力之下,总会有。即使排除那些拆东墙补西墙的,找亲友求助的,多数还是能够凭借自己打工或者别的方式获得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收入。于是在总体上来说,放贷的一方终究还是有利可图。而这份利恰好来自于学生压力之下的潜力。

这份潜力如果是在借贷之前呢?在这时候其实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更小。比如,想买一个东西两千多块,借了贷总共要花的钱可能就是三千块或者更多。是赚到两千多更容易还是三千更容易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很多人在开始想不到这个能力,借贷之后却又不得不具备这个能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