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说孩子才会听
儿子第一次实习,回家与我吐槽他的各种经历,我以25年的工作经历告诉他这很正常,没啥!结果儿子越来越不爽,最后正告我说:“你说的都对,我不听可不可以?”“以后我再也不想把工作上的事给你说了,以后再也不说了”。
这确实不是我想要的结果,于是进行了反思:
1.通过践行,从知道到做到。
学习了那么多关于如何对话的书,也深深认可谈话首先要注意情绪,在情绪恰当情况下谈话才有效。但是遇到实际情况,且实际已经注意到儿子情绪不佳时,仍然不能先共情,再谈话。这就是知道,却不能做到,可见知道与做到之间的确隔着厚厚的一堵墙,需要不断践行,才能通过。
2.恰当暂停
当对话不畅时,可以先放置,毕竟不是生死攸关,不需要当场表态、当场解决。其实,期间,我是有叫停动作的,但是因为没有与儿子达成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的共识,所以他接着说,我也按照惯性接续了。结果,与我倆本来的想法都越来越远,终于崩盘。
3.反思总结,达成共识
因为这次谈话不欢而散,我想着,总要化解掉这种状态,避免下次再出现。于是第二天,我将谈话过程以及我的反思和思考写成文字发给儿子,儿子回复我“收到”。
当天晚上,我没有急着就昨天的不欢而散再次进行沟通,而是旁敲侧击的把我俩的争论给他父亲提了几点,他爹闻弦歌而知雅意,以过来人监权威的身份,表达了他的看法,也纾解了儿子的对抗。
第三天早上,送儿子飞机出行,我感到气氛很融洽,重新提起那天的争论,主要谈了自己的感受和原因,终于达成共识。
4.争论时先化解自身焦虑
反思这次争论,主要是自身存在焦虑,导致沟通跑偏。
作为母亲,关心则乱,儿子的事,无论大小,都太放在心上。所以,他受到的待遇,传递的情感,首先就影响了我的情绪,使我不能站在客观立场上去看待事情,于是急于说服儿子,反而落了下风。
若是其他人给我表述相同事件,站在被咨询者的角度,我会不惊不燥。我当然会提出客观建议,但是听不听,可是随他。听,当然很好,不听,来日方长,可以静待来日。
可是,作为母亲,除非不得已,我期望的是立行立改,哪里等得及来日。如此,首先失了先机,如果自己不能及时洞察和抽离,则沟通效果一定会打折扣。
所以,争论时,时时提醒自己,是否代入了自己的焦虑。
同时,考虑自知之明还是不容易做到的,于是与儿子约定,当我表现出强烈的取代决策倾向时,请他提醒我说:“妈妈,这是我自己的事情,您只要提建议就好了。”约定了这样的当头棒喝,我不会难堪,儿子也多了一个抓手。
反思这次儿子因为单位的事情发发牢骚,不是很正常么?我也经常性的觉得这个不行,那个傻的,怎么儿子一说,我就觉得不行呢?是因为,我一直担心孩子眼高手低,不踏实工作,所以对他提供的负面言论,就想扼杀在摇篮里,不让它发生。但其实,我后来想,他本来也就是说说而已。实习第二天,他就干到凌晨2点,这已经是很敬业了的。这些他做到的地方,我认为是理所应当,发牢骚我却如临大敌,其实,大可不必。我因为自己的忧虑,放大了自己的担心,制造了沟通障碍。
母亲这项必修专业-“忍得住,我仍然没有毕业。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修炼是一直一直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