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自行车(3)

2023-06-22  本文已影响0人  笔若莲花

那辆自行车卖了以后,他在农村接受再教育,两年后回来上班。

想再买一辆自行车,还没有攒够钱呢,上级要求在农村人民公社开展大食堂运动,他又被抽去到一个公社担任大食堂筹备和管理小组组长,自然也不用买自行车了,又在公社忙碌了一年多。

从公社回来上班没多久,三年灾害开始了,他们两口子也吃不饱饭,尽管都是不错的单位,更主要的是,家里还有两位老太太——一位是自己的母亲,一位是岳母,都靠他们吃饭,还有几个大舅哥、小舅子的家都在农村,必须要经常接济,因此,自行车的事儿,自然就不会提到日程上了,甚至有随时可能饿死的可能,孰大孰小,孰轻孰重,还用问吗?

挨饿的几年终于过去了,刚可以吃饱(不是太饱,就是不饿而已)几年,文化大革命又来了,因为他家的成分是富农,提心吊胆被批斗,也不敢买自行车。

文革后期,秩序稍微正常了,一咬牙,就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

这辆自行车也是28式的,手闸车,他亦如卖掉的那辆自行车一样,擦的锃光瓦亮,包缠的塑料带,每天戴着油亮的黑皮帽,穿着黑亮黑亮的大皮靴,接送女儿上下幼儿园、小学,全园和全校都知道这辆特殊的自行车和干净利索的父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