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朝天——穿越汉口中山大道》告朋友书
作者:罗时汉 侵权必究,授权转载见文尾。

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收获的季节来了,理想的目标将如期而至。
朋友们!还记得春天的那声集结号吗?
众*筹《大路朝天——穿越汉口中山大道》,责无旁贷,时不我待!
诸位:
大家好!
去年中山大道开街前,徐明庭先生倡议我们写汉口中山大道,并认为这是比写汉正街更有份量的事。我怦然心动。开始着手努力,目标是今年五月拿出初稿。徐老说,你用二年完成它就不错了。现在看来,此言不无道理。
一开始,我就想到众人拾柴火焰高,记得汉网人文武汉在红楼年会时我发出过呼吁,并跟个别朋友委托了任务,但反响不大。于是我重新开始了写《城市英雄》时的状态,埋头苦干,翻阅资料,不断增进对汉口的了解,感觉这水越趟越深,要表现的内容太多,便调整原来的思路,改写提纲,丰富想法。
由于才疏学浅,加之社会活动较多,精力和时间得不到保证,我的撰稿进程较慢,目前,只完成了二十多万字,单从数量来说,是差不多了,但从质量来说,远未达到预期的目标。近期因参与麻建雄先生“远逝的老街巷”摄影展撰文,有一个体会,感觉高手在民间,在诸位兄弟姐妹之间。现在来看,原来的想法很好,但采取单打独斗的措施是严重失误。因此,我再一次调整思路,更坚定了势在必行的想法。
首要一个问题:时不我待。
2017年,不仅仅是汉口堡拆除暨中山大道形成110周年,也是京汉大道120周年、收回汉口(德)租界100周年、汉口市及武汉市建市90周年……正如2010年我赶写武昌首义世纪读本一样,不抓住这个历史节点,“过这个村没这个店”,意义就不大了。再写也是十年以后的事了,那时我们不知是否在世,这是另一种时不我待。
提出这个问题,大家是不是有所认同并发生共鸣,热血沸腾,跃跃欲试,也想撸起袖子大干呢?这就对了。汉口者,是我们世世代代之汉口,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汉口伢之汉口,是我们共同的故园和乡愁。大家在汉口生活也付出了大半辈子,都有不逊于我的汉口情结,就拿我接触的范围来说,能够参与书写的人数以十计。为什么这一宏篇巨制要某人来独自完成呢?
老实说,如果身体允许的话,多花一年半载,我可能磨出象样的作品,即便如此,又何苦来哉?何况这种思路根本就不行,写得再好也不能展示大家的智慧,不能代替大家的心愿。阳光,谁也不能垄断,有事大家做,用黎黄陂的名言就是:有饭大家吃!一起来为汉口呈现情商和智商吧。
第二个问题:集体行动。
汉口者,我们的汉口,我们不写谁写?写好汉口中山大道,是城市的呼唤,是历史的使命,是先辈的重托,也是大家的心愿。如何更有效地实施推进这一文化工程,就得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诸位,你们早已是汉口研究专家。只要把手头的存货拿出来,把毕生积累的情感调动起来,就能在短时间内奉献各自的作品。
人人怀荆山之玉,个个握灵蛇之珠——要有这样的气场和节奏。如果说这是一幕大剧,我可能只是艺术总监,为各位提供充分展示的舞台。活动的意义在于市民参与,群英荟萃,不同凡响。
现在有个流行词叫“众—筹”,通常是指经济理财,那么我们为么事不搞个文化上的众筹,来合力完成这一件事呢?请诸位驾轻就熟尽快拿出文章(包括图片),充实版块,6月底就能完成全书初稿,然后做出样书,相互传阅校读,添加图片。这样,一书在握,再利用大家的资源,尽量争取出版社和政府部门立项。这可是功德无量的盛举呀。……
为汉口作传,为后代留史,刻不容缓,责无旁贷。……
众筹众筹,出书不愁。群策群力,我们最牛。大家共同参与的是民间自发的文化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本质上是一种公益活动创新。为不愧对母亲之城——汉口,我们来玩一把,奉献出自己的赤诚之心吧!
请允许我代表整个汉口感谢你们。
罗时汉
整整三个月过去了。度过了紧张劳碌而不嫌漫长的苦夏。到昨天8月28日,农历七夕。《大路朝天——穿越中山大道》第三版样书出来了!大局初定,可以亮相示人了。
欣慰之余,作为始作俑者,我深知此中艰辛。没有哪本书这样艰难,但收获丰厚。我认识了一些人,也让一些人认识了我。
当初的众—筹之举完全是正确的,否则不可能结识这些高人,不可能见证他们的热诚。——尽管也有些意外的冷遇甚至怨怼。
感谢近50位“合伙人”的努力,一本书就这样艰苦卓绝地弄到这个地步了。下一步怎么办?解铃还须系铃人。
首先,要确信这本书的价值和份量,以及它在这个时间节点出现的历史意义非同一般,相信有些单位和出版社看中这集体智慧的结晶,支持这一民心工程。但是,政府部门即使支持也要走程序,数月半载,黄花菜都凉了。况且,若端他们的碗,也要服他们的管,届时可能有些制约,得不偿失。无非就是“孔方兄”呗,绝不能因它而耽误出书,失去百年良机。
那么,我们要掌握主动,继续以“众—筹”态势扩大影响。最近看了《二十二》纪录片,知道它是由3万多人众—筹才得以公映,坚定了我们的思路,也更有兴趣和信心了。
阳春白雪,和者盖寡。下里巴人,和者盖众。一部作品的生命力,终究是在民间的。如果影响有限,走得不远,万不能责怪人们的冷漠,而应该反省这本书还写得不够好,或者生不逢时。相信酒好不怕巷子深,此书将是洛阳纸贵。
今天,冒着“秋老虎”之酷热,我拎着样书,辗转六七趟车,跑了三家出版社,他们都肯定了这本书的品位和出版意义,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技术性问题。要而言之是,书号可以免费,若我们至少预购一千册书,这本书就能尽快推出。这意味着,我们首先要众筹五六万元(每本书折扣价约60元)。这本书若发行有收益,可再反馈作者稿费。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得开始新一轮“众—筹”,就是预定这本书。今天,抛出这个问题,也是就教于大家,请诸位参与筹划。怎么办?
我的设想如下:
一、本书在前期已直接投入数千元,这是我应有的贡献,不足为虑。同时相信其他直接参与筹划、撰稿及提供图片者(已出现在扉页名录中)会一如既往,不忘初衷,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解囊相助,每人原则上购书十本。在历时半月的资金众——筹中,若还有缺口,由我们全额补足。
二、所有关注并认同此项文化工程的市民,愿意为中山大道的百年诞辰献上心意者,凡认购此书合五百元以上,其芳名都可以出现在本书众筹者名录,即载入史册。不过有时间要求,必须在9月18日开印前“善款”到位,过时不候。
三、借用网络及个人平台,以多种形式宣传,即各自发动众筹推销。还可考虑动用大家的人脉优势,联系中山大道沿线的三个区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及商家,并与有关单位和社会贤达沟通,争取他们的同情并资助或提前预定。
还是事情开头的那句话:让我们试一试吧。
大道修志,功莫大焉!市民众筹,全国仅见。有响应者可单独联系,资金打入本人账号。“七十老翁欲何求”,《大路朝天》在心头。罗时汉以人格保证,物有所值,情有所寄,终不会让你失望,劝君莫为失此良机而抱憾。
罗时汉 2017年8月29日

十年前《白沙洲芦家》首发式的我们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罗时汉”
我朋友“山色归读”是Fountain&简书社区首批特邀合伙人,简书会员官方授权资深推广专员。购买尊享(以及其他各类)会员专享链接:https://www.jianshu.com/mobile/club?ref=9aba7c25aca1(有特别优厚的返赠简书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