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十岁能论军国大事
2020-01-30 本文已影响0人
云程大叔
北宋丞相富弼奉命出使辽国,辽国皇帝要求北宋割地,并增加岁币,否则就要举兵攻打宋朝。
富弼说:“北朝与宋朝通好,辽主你得到全部利益,而你的臣下却没有收获,如果辽国发兵,则大臣们将得到利益,而辽主承担起兵失败的后果。因此,劝你举兵的群臣都在为自己谋私利,不是为辽国计划。战事胜负未知,即使辽国战胜,所有伤亡损失的兵马是由辽主你承担还是群臣承担呢?”
富弼此番在辽国的言论传向四方。
timg.jpg
苏洵读到富弼和辽国皇帝的议论,说:“像这段议论,古人有没有?”
在一旁的苏轼,当时还不过十岁,对父亲说:“记得汉武帝时,严安曾上书说:今徇南夷,朝夜郎,降羌僰,略薉州,建城邑,深入匈奴,燔其龙城,议者美之。此人臣之利,非天子之长策也。正是此意。”
苏洵对苏轼的回答很满意,十岁的苏轼已显露出过人的天赋。
类似事件,历史上还有。
北魏太武帝时,镇守南边的诸将上表,称宋人将要入侵,请求先发制人,出兵攻宋,北魏的公卿大臣都认为可以出兵。
只有崔伯深说:"朝廷的群臣以及西北守将,跟随陛下征战讨伐,西平赫连,北破蠕蠕,缴获很多珍宝、美女。南边的诸将听到后非常羡慕,也想在南边发兵获取财物,为营私利,不顾为国挑起事端,不可准许。"
魏太武帝采纳崔伯深的建议,不准南边诸将发兵攻宋。
唐朝武德三年,郑元璹出使突厥,对颉利可汗说:“现在突厥兵掠夺的财物,抢劫的人口,皆归部下所有,可汗一样也得不到,如果突厥和大唐偃旗通好,大唐送来的金玉财宝都归可汗所有。”
颉利可汗听其言,遂将攻太原的兵将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