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悦:「秋叶写作营」第一堂课程导读之感触

2018-10-01  本文已影响293人  曾雨悦

本文是参加秋叶写作营第一课的课后作业,内容是语音导读课的感受和收获。
课程设计详见:秋叶大叔这样的高手是怎样打造精品课程的?

我会用四点式的结构框架来进行这个部分的逐一阐述:

一、用框架式写作解决无话可写和素材流失的问题

无话可写的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办,就是强行逼自己每天输出,当脑海中一片空白的时候,脑海里那些小精灵就会自然而然地排着队蹦出来了,这是我每天写一万字以上的感受。这也是为什么要持续稳定训练的原因,一旦断了,就很难再找回这个节奏来。

素材流失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给我感触也特别深。我知道很多写作高手其实都有自己的素材库,他们的印象笔记里面会存很多很多的素材内容,比如彭小六在他的知识管理课里面就提到过,有一个非常强大的素材库截图。

反思自己,我平时并没有收集素材的习惯,很多时候看到一个好的素材或者点子,笑笑就完了,或者说只是把对它有感触的部分用语音写作给记录下来,有的时候所处的环境不适合语音写作,就直接放弃了,或者一键收藏在微信里面,可能以后再也不会去看,这样其实就特别有问题,因为对素材没有一个整体系统的整理方式。

大叔给出来的其实是一整套归纳整理的方法,可以根据自己写作的框架去搭建自己平时要写的内容,然后一个一个自己进行细化,细化到每一个点,下面应该放什么类别的素材就特别清楚明了,这样平时看到相关的素材后,就会有意识的往这个框架里面去放,慢慢就能拥有一个特别丰富的素材资源库。

大叔的这套解决方案很好地帮助我解决了到底要怎么样建立自己的素材库的问题。因为如果直接照抄别的高手的素材库其实并不太实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用习惯,直接把别人的照搬过来,可能自己会很不适应。

但是按这样的方式,先找到自己想写的内容领域,再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往下细分,素材就很好分类了,放在哪个位置也就一点都不纠结了。

下一步行动及自我赋能:

首先,把自己平常要涉及的写作领域给列出来,然后细分细分再细分,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框架,建立自己的素材整理体系;
其次,以后遇到相关的素材,就分门别类放到里面去,给自己以后写文章提供丰富的素材。

如果这样一直做下去的话,我就会拥有一个特别完善的素材库,写东西的时候信手拈来,直接往素材库里面去搜索查找对应的类别的素材就行了,会节约特别多的时间精力,变成一个更加高效的人。

二、持续不断的输出会让我们对生活更加敏锐,更有感知力

这一点是我特别认同的,因为我本身在每天持续输出,在这个记录的过程中,生活中一件小事情也可以引发我很多的感触,这让我有一个把生活中的经历和自己学习到的那些方法和道理互相打通的过程,使得我产生了学习上面的互相关联,这才是我飞速成长的很重要的原因。

记得在刚刚开始在线学习时,我根本就没有办法把学习到的那些道理和自己实际生活关联起来,看见别人可以用起来觉得特别羡慕。

可是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我可以很轻松的在看到一件事情以后,反推出其中蕴含的道理和思维方式;也可以在看到一个理论时和自己的经历相关联,并且用来指导和反思自己应该怎么做。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归纳理论,这就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很多时候我们说没有东西可写,但是最精彩的素材就在我们身边。当你真的认真细致地去观察自己的生活的时候,会发现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变得如此有滋有味,原来一个简单的朋友对话也可以发掘出那么多的小细节,可以让你想到那么多有趣的事情,整个人的生活都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是用钱也买不来的。

并且,当你真的持续把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记录下来以后,当过了一段时间再回头来看,时间的力量就会涌现出来,它会把那些经历变得那么鲜活有趣,你可以凭借文字又回到当时的记忆里来,就好像进行时空穿梭一样。

下一步行动及自我赋能:
持续写下去,争取抽出时间来把写出来的东西给整理出来,形成稳定的日更,这样我就会变成一个对自己的生活有更高敏锐度的人,也会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思。

三、先完成再完美

大叔在课程里面鼓励大家,千万不要担心自己写不出好的大纲,重要的是先开始写一个,哪怕不是那么完美,再去完善就好了,实在不行你就先抄后超,先照着别人的大纲抄下来,再把他的变成自己可以借鉴的大纲,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

我们特别容易陷入追求完美的大坑,作为一个踩过这个坑特别多次的人,我会很想要写一篇特别好的东西,想要做一个特别好的大纲,尽可能把事情做到自己能够达到的最高标准,如果做不到的话我就不想写。可是,这样就经常会出现脑子里想要做的太多,总觉得还达不到自己的标准的情况,结果最后做着做着就放弃了。

实际上,我们评判一个人是以成果为导向的,只看他出来多少成果,才不看他在这个过程中做了什么样的努力,有些什么样的故事。

难道你能到处跟别人说,其实我脑海里有一个特别好的想法,可是我想着想着,想得太细致,太完美,结果难以执行,所以最后就放弃了吗?这有什么用?还不如先甩一篇成果给他看,哪怕这篇成果写得再不好,那也比完全没有可以拿出手的东西要好。

如果追求完美,就很容易陷入畏难情绪的大坑。而克服畏难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动起来,无论做点什么,先做出最小的那一步行动,就会自然而然的把接下来的行动给做下去。

就比如我今天写这一篇很长很长的心得,其实我也产生了一点畏难情绪,因为我想写的实在是太多了,我觉得很难理顺,可是当时我就强行逼自己先动起来,先把自己想写的那些点12345都给列出来,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一个大纲的模式,再把它排下序,我就真的开始写了,写到现在已经大概写了五六千字了。

所以,先行动起来,千万不要追求完美,求存>求真,先完成再完美。

这是我需要反复告诫自己的一条道理,也是我前段时间反思自己掉的一个很大的坑,好在我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一直在慢慢的改进,处理方法,是设置一个触发器,当想做什么东西,又觉得自己难以做到那么高标准而不想动的时候,强行逼自己先动起来再说,哪怕动一个字,也可以接着往下做下去。

如果你觉得做出来的东西不够好,那也没有关系,在已经做出来的基础上,继续迭代不就好了吗?作为一个终身成长者,迭代速度其实很重要,可是如果你连第一版都没能做出来,又谈什么迭代呢?

下一步行动及自我赋能:
持续提醒自己,先完成,再完美,迭代速度才是关键,求存大于求真,克服自己的畏难情绪,让自己先动起来。
能这样持续做下去以后,我就会变成一个迭代速度特别快的人,不断的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更新迭代,那成长速度得多快呀,想想都美滋滋,哈哈。

四、框架式思维的结构。

课程里讲到,大叔带着秋叶PPT做团队复盘的那个部分,把框架式的思维分为了两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空间,可以包括产品线和地理位置,第二个维度是时间,比如整个活动的周期,从策划到筹备,再到活动完成和收尾。

当我们确定两个维度以后,就会有一个坐标轴的形式,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一个复盘的完整框架,就能够对照着做出自己来检查清单,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大叔表面上给出了通过坐标轴来构建整体框架,进而形成检查清单的具体方法,而背后要传达的东西其实是结构的重要性。

当你要进行复盘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茫然无措,大部分人也许就只是按发生了什么事情进行复盘就完事了,可是当你再加上时间和空间的维度的时候,整个效率和复盘的覆盖面又会不一样。

坐标轴的思考方式是一种很常用的结构,还可以有其他的,比如两分法,三点区分,四象限,金字塔等等更多的结构,当我们用结构性的思维去看问题的时候,很容易就有不一样的视角和全新的格局。

下一步行动及自我赋能:
首先,把这个结构化思维增加维度的思路用到自己的团队里去;
第二,凡是在看待问题的时候,多考虑使用不一样的结构和维度,有的时候可能换一个维度,看待问题的视角又会完全不一样。

这样做下去以后,会变成一个格局和视野特别开阔的人,会拥有多元的视角去看待问题。

五、学习东西一定要注意边际成本递减

当我们学习新东西的时候,如果用心的话可以发现,在之前学习的领域里面有很多东西是可以迁移的,而这些可以迁移的东西,一般都是框架类型的,它是可以触类旁通的。

就像大叔说到的,也许在公众号上面写标题的方法,稍微改一改就能用在头条里面,但是如果你不整理总结这样的框架和方法,换了一个平台,就又要重新从头开始了。

为什么高手的跨界能力都很强,因为他们都是使用框架来进行思考的。当进入一个新的领域的时候,他可以把之前的那些底层逻辑和框架带到这个新的领域来,那个学习效率就不是一般的快了。

并且,这个领域之间互相打通的验证过程,其实对于自己成长提升特别有帮助,因为这就把单独的知识晶体连接到网状的知识网络里面去了,这样在调用起来的时候就会非常地简单快捷。我们学习知识最终不是为了存入,而是为了调用。

下一步行动及自我赋能:
把自己擅长领域的框架给总结出来,看看怎样迁移到其他的领域,其实这个事情我也一直在缓慢的做,今后要更加重视这个方面。

如果一直这样持续下去,我也会成为拥有很多思维模型的人,学习效率会变得特别高,可以很快的迁移到一个新的领域去,然后把这个领域掌握,真的成为一个能够广泛的胜任的人。

六、学了必须用起来,不用的话,学再多都是白费。

大叔在课程里面一再强调,别人给的都是外部经验,自己做出来的才是内化能力,其实真的是苦口婆心。

用一个隐喻来说吧,当别人直接把做好的菜端到你面前的时候,你最多就是品尝一下,觉得这个菜好吃,可是你并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出来的,就算他告诉你方法也没有用,你只是以为自己知道而已。这样还会产生一个很可怕的东西,叫做知晓感。只有当你自己真的也实际做一次菜以后,你才会知道到底是应该怎么样去做菜的,这个方法光靠吃,光靠听别人讲,是吃不出来的。

知道并不等于做到,想要真的把知识内化成能力,就必须自己去实践,去动手。学习再多,如果不用起来也是假的,就像猫叔的那句话,不去做,然并卵

下一步行动及自我赋能:
学了任何东西,都尝试着自己先用起来,如果不去做一遍,光看一遍,其实真的没有用,还不如别学,因为知晓感会让自己产生以为自己懂得了的误解,这样反而会阻碍自己去学到新的东西。

当真的学了就去实践的时候,哇,那得变成什么样呀?生活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成长也会变得更加快速,那时候的我就会变成一个很厉害的人吧,哈哈。

总结

总结一下,关于导读课的几点感受:
1.立意高:表面讲框架式写作,其实在讲结构化思维;
2.逻辑顺:黄金思维圈,先讲意义再给内容;
3.案例多:光讲框架很虚,但加了敏妈和自身工作运用的实例,还能顺便植入自己的品牌大促;
4.促行动:学了用起来才是真的有用,鼓励先完成再完美,同时学员动手了就会提升对课程满意度,多赢。

真不愧是精品课程,光是一个简短的导读都能让人有这么多感受,正文课程的干货更多,感触明天再另写一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