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走上管理的90后,正在企图通过不断跳槽来升职加薪

2019-07-10  本文已影响0人  神探狼长官

​最早一批的90后今年已经30岁了!!!

30岁是人生道路上重要的一个节点,所谓三十而立---但更多的人,30岁成了家,业还没立。比这跟可怕的是,30岁不知道做什么,这是每个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90后要思考的。

挣扎成了通病

如果找一个词来形容职场上的90后,那一定非挣扎莫属,尽力支撑和摆脱。

有一部分人为了工作而工作,苦苦支撑;有一部分人,试图逃离职场,要么萌生自主创业,要么考公务员,总之,他们希望摆脱职场。

然而,比这两种更严重的是,有人试图通过不断跳槽来升职加薪。

据统计,90后工作到离职的的时长为0-6个月占比44%,6-12月占比31%;其他次之。

前两天看到一位资深HR朋友发朋友圈:现在的90后,应聘时‘信誓旦旦’、工作时‘怨天怨地’,离职时‘毫无征兆’!

能具体点吗?我留言问:

她回复:

这个情况,不经让我想起了去年刷爆朋友圈的一个杭州女孩裸辞信:

女孩列出的7条离职原因分别是:

1:没时间泡崽。

2:没时间旅行,去个韩国,定好机票了,单位就让退了。

3:没有加班工资,上班无极限。

4:别人请假,逢年过节要留守岗位。

5:没有朋友,维护公司利益得罪人,做不到溜须拍马,左右逢源。

6:没有前途,公司业绩下滑严重。

7:没有办法混日子了。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挣扎后的逃离。

但无论如何逃离,始终离不开职场。因为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群体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人。从原始时代为躲避野兽而群居,到现在的公司形式,无非都是在把人聚在一起来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再者,我们把职场拆分来看,职就是就职,场就是场所,连起来就是:就职的场所。

因此,不断的跳槽,对升职加薪没有任何帮助,因为本质上只是环境的一个变化。

为什么那么多抱怨

有本书叫《新世界》,里面描述的一些观点我很认同:

当我们批评和指责别人的时候,我们觉得有优越感,觉得自己更加强大。

任何抱怨产生时,会有一个前提:我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一旦我们开始抱怨,就会找很多理由来证明我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同时也希望有人能知道,要么说出来让别人听,要么写出来让别人看,这样才会觉得舒畅。这个时候,我们不会再想到对方的好,就算有人给我们提醒,也会被忽略。

而职场的抱怨来自于:利益和环境。

我们抱怨交通堵塞,抱怨雾霾越来越重,抱怨社会上风气不好,抱怨贪污腐败,抱怨有人唯利是图。其实这些抱怨也是因为和自己利益相关,如果跟自己利益不相关,我们不会产生抱怨,顶多只是描述事实。例如,我们不会去抱怨朝鲜的经济,不会抱怨南非的环境太艰苦,因为这些跟我们的利益不相关。

所以说:抱怨很正常,这是改变不了的一种客观现象。

因此,可以说: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抱怨,跳槽本质上也改变不了这种现象。

既然,跳槽对升职加薪没有任何帮助,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应对了?

提升自己

只有在等价交换的条件下,利益才趋于平衡,而利益保持平衡,就能压制抱怨,产生动力。

有人说:职场就是打工;我很不赞成这个观点。

如果说公司是通过出售产品和服务来牟利的话,那么职场上的产品就是你自己,本质上都是一种等价交换。

等价交换的前提是两边价值相近或者相同,职场上,有两种交换方式:

1、根据价格,寻找有同样价值的人

2、根据人来定价格

弄懂了这个最底层的经济原理后,你就能明白:自己是哪种交换。

我们都想成为第二种,可现实是很多人都被固定为第一种。

经济发展,带动价格的波动,很多东西都有所谓的‘市场价’,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是为什么同行公司之间工资的差异性不是很大。在今天这个满是竞争的职场中,公司决定价格,有优先权,因此,求职者是没法改变这种供需关系的,因为供大于需。

而,最好的方式,就是根据人来定价,方法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值钱。

职场,不仅仅是出售时间,而是在出售一个用知识、技能、能力来搭建起来我们自己这个产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