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露
常言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常生岂能不懂这个道理。
常生三四岁没有了父亲,是母亲带大的,在日子最为艰难的时候,他这个穷亲戚受到姨夫一家的关照。常生家在农村,姨夫家在不远的北辰,有时候家里缺吃少穿,母亲总是带常生到北辰姨夫家打秋风,缓解青黄不接燃眉之急。每一次姨夫就将他平时积攒下的粮票、布票周济给她母亲。母亲回到家总是对常生说,好好读书,长大了做你姨夫那样的一个人。常生也默默的记下了这一切。
常生读到小学三年级时候,姨夫叫常生到北辰去上学,说他们家的小子忠儿不好好上学,一门心思要学生意,整天往商号里跑,不知道是哪个掌柜的给忠儿一把算盘,回来就噼里啪啦打算盘,气死我了。现在都解放了,我那时候家里穷,没办法去做生意,政府来了,教育我们要学文化,你看我学了文化后,到工商联去帮忙,领导看上我勤奋好学,把我留下来了,不学文化做生意也不会有出息。
常生不懂这些,这一个大院子里住着四户人家,姨夫家在西边厢房,条件不算好,但姨夫家人口不多,四口人,姨夫和大姨、姨夫父亲、儿子忠儿,住房是三间和一间厨房以及厨房后的柴房,三代人各住一间。常生来了和忠儿住在一起。
姨夫给常生的任务就是陪伴忠儿上学,不容忠儿逃学。
常生比忠儿年长几岁,个头也比忠儿高,常生吃饭从来不挑食,有什么吃什么,长得比较壮实。忠儿吃饭总挑食,不好的不吃、不合口味的不吃,不吃稀的吃干的。每一次家里吃汤面,忠儿总是趁大姨不注意给自己捞一碗干的。有时大姨给姨夫在碗下面放一个荷包蛋,忠儿哼哼唧唧寻摸着吃一点。这一点常生做不到。
常生的天地里总是记住母亲的话,好好读书,长大后做一个姨夫那样的人,在政府干事。他很仰慕姨夫的才华,会写毛笔字、会写文章,还会算账,常生感觉姨夫没有他不会不懂得,做一个姨夫那样人,吃什么都无所谓,只要他好好读书就一定会走到想像的那样。
姨夫的工商联工作很忙,姨夫一天出门早,回来的晚,基本是家里事情大姨一人操持。忠儿自从有了常生做伴,经常和常生较劲,他们两个相互比较,今天比谁的毛笔字写的好,明天比谁的字被老师划了多少个红圈。比谁背的诗文多,谁背的快,没有背错。比赛中常生总是看忠儿高兴吗?他比忠儿大,学好应该的,可忠儿学不好,姨夫会责罚他,常生有时候故意漏错,叫忠儿赢得少许。他也不丢面子,忠儿也能过了姨夫的关口,也不会再跑出门去学做生意。可是有一样,常生比不了,就是打算盘,从一家道一百,常生总是落后,忠儿天生的手起珠落,不拖泥带水,常生有时上珠带着下珠跑,时间上会浪费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