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用一辆电动汽车换回来一张小贴画,这位妈妈的做法却毁了孩子

2018-01-29  本文已影响0人  fff72ad8dd8d
正在交换的书籍的孩子

闹闹是一位三岁半的孩子,今年刚上幼儿园。一天,妈妈去幼儿园接闹闹,闹闹一见到妈妈就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妈妈,你看,我有一张小贴画!”

妈妈看了,是一张奥特曼的小贴画,不在意地问:“哪里来的啊?”

闹闹仍然很兴奋,继续开心地说:“用小汽车和琪琪换的。”

妈妈一听,着急了:“你那个小汽车可是一百多块钱啊,这小贴画又不值钱。走,找琪琪换回来去。”

闹闹听了,不乐意:“不,这可是奥特曼的小贴画啊!”

妈妈没有管闹闹脸上的失落,拉着他就找到了琪琪,硬是要回来了小汽车。事后,还总是教育闹闹:“和小朋友换玩具,可不能吃亏的。”

孩子都是天生的交际家

在闹闹妈妈的强势干预下,闹闹基本不和别的孩子交换玩具,就算交换了,如果闹闹妈妈觉得“吃亏”了,肯定会拉着闹闹要回来。闹闹妈妈直接将闹闹孤立起来了,让闹闹成为一个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区里都没有朋友的孩子。

闹闹妈妈的这种做法实在让人惋惜。其实,“交换玩具”是孩子人际关系意识自然发展的一种表现,是孩子交朋友的一种方式,也是孩子成长的一种方式。

只是,这种交换,经常是“不等价”交换。例如,上面的闹闹用一辆电动汽车换回来一张小贴画。又如,用一个洋娃娃换回来一本小书等等。

那么,面对孩子的“不等价交换”,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交换商店

首先,父母不必太紧张,也不要觉得自己孩子“吃亏”或者“占便宜”了。

其实,孩子之间的“交换”并没有“价格”观念,只有“价值”意识,交换的东西,在他们看来都是很珍贵的东西。他们没有金钱的概念,却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在他们看来,可以用来交换的东西,都是等价的,交换也是合理的。

父母不要向孩子灌输“吃亏”或者“占便宜”的观念,就像闹闹妈妈一样,这样很容易让孩子的自我意识无法得到健康的发展。更不能因此给孩子贴上“笨”、“傻”等标签,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其次,面对孩子的交换行为,父母要表示认同。

父母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在交换玩具这件事情上,如果父母表现出对自己行为的不认同,或者对自己有消极的评价,孩子无形中会增加很多的压力,并渐渐接受父母的看法。

一个总是担心自己受骗的孩子,自然不可能敞开心扉与人交往的,甚至在成年后仍然无法与人很好的交往。

赠送玩具的孩子

第三,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交换了的东西是不能反悔的。

有的孩子,在交换玩具之后,过一段时间会反悔,想要要回自己原来的玩具,这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情况。不过,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交换玩具之后,玩具就是别人的了,不再是自己的了。

这个过程,不但让孩子学会信守承诺,还能让孩子在下一次交换之前,认真思考,自己是否真的愿意交往。

第四,父母可以鼓励孩子交换玩具,甚至赠送玩具。

在孩子的人际敏感期期间,交换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行为。父母不仅仅要认同孩子的行为,甚至可以鼓励孩子交换。我家孩子的幼儿园每隔一段时间,会组织一次“跳蚤市场”。在这一天,孩子们可以随意交换自己的玩具,也可以先卖玩具,再买玩具。对孩子来说,是一个不错的体验。

交换玩具的孩子们

总之,面对孩子的“交换行为”,家长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来进行衡量,因为父母的一些思想,不仅仅让孩子的人际交往受到阻碍,还会影响孩子的探索。

当然,交换玩具只是孩子探索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个步骤而已,迟早他会发现,他与伙伴的关系会因为“交换”行为的结束而结束,因此他不得不再次探索,寻找一个更加稳固友谊的方法。不久,他就会发现,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共同的兴趣爱好、彼此之间的友好关爱以及相互理解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