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菲利普·迪克的《少数派报告》

2019-07-23  本文已影响0人  远川教育

来源@四川远川教育
文/阅读研究院 秦雨洲
图/网络

与改编电影《命运规划局》相比,菲利普·迪克的原著显然更具有黑色幽默的特质。主人翁埃德在知道真相后,其性格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小说影射了当时社会现实对人的异化影响。

作者虚构了一个乌托邦社会,所有人的命运都被“规划小组”事先安排,人的活动被精确到分钟。掌管“规划小组”的是一个凌驾于政府之上的机构:神秘“老人”是金字塔顶“最高行政委员会”成员,书中暗指是如同上帝般的人物:“记住:你最终还是会回到我这里—最终,每个人都会如此。”依次往下是“观察员”、“办事员”和深入到每个家庭的“召唤员”,负责“惰化”的是“规划小组”。

一个组织自然有其纲领,在老人和埃德的对话中是如此描述的↓↓↓

“这会产生涟漪效应。双方都会有更多科学家加入进来。最终他们会形成一个社交圈子。会有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把事件投入到这个跨国社交圈。狭隘的本国研究将受到看似微小、实则致命的撼动。战争的张力也会被削弱。”

看来实现全球“和平”是这个组织的最高纲领。“狭隘的本国研究”隐喻“国家民族主义”。

这是许多人心目中的“理想国”,尤其对于处在冷战时期的人类来说更具有吸引力。不过实现这一宏大事业需要牺牲个人的自由和权益。“规划小组”不断对影响规划的个人进行肉体和精神的消灭与改造。老人强调:“最终,你们是受益人。”

而且这个改造的真相是需要严格保密的:

“你已经告诉别人了。”老人冷冷地说。

“我?”埃德眨眨眼睛,“告诉谁了?”

“你妻子。”

埃德浑身发抖,脸上失去了血色,一片惨白。“你说的没错。我的确告诉她了。”

“你妻子知道了。”老人动了怒,“一个女人。有那么多可以说的,你偏偏---”

你偏偏告诉一个多嘴、多疑的女人。这段对话为结局埋下了伏笔。

小说的开始用大段文字描述了埃德和妻子露丝的恩爱,一个幸福的小家庭。在埃德遭遇“规划小组”后,露丝陪同他回到现场:

“真是个好姑娘啊。”杰基羡慕地说。

“是啊。”埃德点点头。

在埃德知道真相并被迫承诺保密,否则将会被“惰化”后,情节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露丝不断追问要求埃德坦白,在埃德无计可施时,露丝被赶来救急的规划小组“惰化”,而埃德的表现是:

埃德·弗莱彻在床边坐下。他在衣服口袋里摸索了一会儿,找到烟盒。他哆哆嗦嗦地点上一根烟,靠在墙上,稍稍松了口气。

他抬起眼睛,满脸感激。“谢谢,”他轻声说道,“我想这下应该没问题了。太感谢了。”

黑色幽默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社会和个人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因此,“黑色幽默”又称为“绞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


                                童年的阅读
                       决定儿童之间的差距
                       决定成人以后的差距
         儿童的阅读需要专业的儿童阅读指导

               *儿童阅读指导师 *

                     能指导儿童阅读的专业人才

扫描图片二维码  报名加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