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童案后,惩恶勿忘补漏洞

2017-11-10  本文已影响0人  这个_aef4

双十一来了,有个热点不该被冷却。从这两天朋友圈的愤怒中,我相信很多年轻父母不会因一年一度的网购热潮,而忘记刚刚发生的这件引起公愤的事。

这个月初,位于上海长宁区的携程亲子园被曝存在工作人员伤害在园幼儿的行为。随着视频的热传,一时舆论愤然,携程在陷入“好心办坏事”的“躺枪”局面后,向长宁警方报警,3名涉事工作人员因涉嫌虐待被看护人罪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除了携程,长宁区检察院、妇联、教育局等有关方面纷纷发声,撇清责任也好,积极履职也罢,伤害已经发生,惩恶为第一要务。但除此之外,是否更应该揭开伤疤探求事情的本源?昨晚在《每日人物》看到一篇文章,讲述者是一个曾在北京不同类型幼儿园卧底的记者。从他的卧底经历和以往曝出的同类案件中不难看出,携程亲子园并非个案,国内幼儿学前教育机构鱼龙混杂,虐童时有发生。

因此,惩恶不是亡羊补牢的唯一目标,更应该引起舆论关注的是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漏洞,如何从根子上查漏补缺。

首先是监管体系的漏洞。按照常理,幼儿教育也是教育体系中的一环,应该由教育部门来监管。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规定:“教育部门是幼儿教育的主管部门”。但根据国务院之前转发的相关意见,我国的幼儿园办学模式是“在地方人民政府举办幼儿园的同时,主要依靠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办”,这种多元化的办学模式也直接导致监管模式的分散化,即“谁办谁管”。

从携程亲子园虐童案中不难看出,这种临时托管机构点多面广,并无严格的办学门槛,教育部门难以提前介入监管。国家相关意见虽明确了教育部门“建立幼儿教育督导和评估制度”和“培养和培训各类幼儿园的园长、教师,建立园长、教师考核和资格审定制度”,实际情况却难以乐观,教育部门有监管力量不足的客观因素,但对其中反映出的不作为难辞其咎。而《每日人物》的那篇文章中也透露,卧底记者先后应聘4家不同类型的幼儿园,都没有对应聘者提出从业资质审查。这样的监管格局决定了幼儿教育机构鱼龙混杂,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也成为爆发各种虐童案的高风险点。

其次是资源不足的漏洞。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公平而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当然是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部分,但实际情况是当前的幼教资源既不平衡也不充分。携程办亲子园,初衷是为解决员工子女的需求,看似为员工谋福利,实则不得已为之。如果高水平的公办幼儿园和管理规范的民办幼儿园能满足社会需求,谁还会把孩子交给那些“地下园”?

为恶者自有法律严惩,但是老百姓对高质量的幼儿学前教育需求,如何保障和满足、谁来主办和监管还需社会舆论进一步拷问和跟进。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具体怎么落实?拭目以待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