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拆解-那片月亮
乐天,苏子、王维的诗句我们都耳熟能详,那么他们究竟是拥有怎么样的经历才能唱出如此之多的千古绝句呢?
白居易降生在符离,出生时,他的父亲已经四十多了,而母亲还年未二十,算是老夫少妻了。乐天也算是幺儿,头上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关系挺好。小的时候家庭还算圆满,年轻时颠沛流离。成年开始寻求仕途,半老之时才成的家,也不知道是他对青梅竹马念念不忘又或是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最后他定居在了洛阳造就了流传至今的名句“洛阳纸贵。”
印象白:
爱哭,有眼疾“友人相继离去,一场离别一场哭。江州司马青衫湿。” 诗豪,“诗上通老叟,下明幼童,远至日本。” 情深,“母亲不同意他和青梅,直到中年才成家。” 乐观,人缘好.....
小总:前人的影落后人的行,了了此生又与谁同。
再诵王维的父家和母家都是当时的大氏族,其父在王维小的时候就走了,年少的王维和弟弟 由母亲带大,长安寻求仕途,不想再靠亲族关照接济,自此开始奔走名利场。中年送别亲友,以后就是在辞官和做官之中反复摇摆。母亲对佛理的研究对王维有着深远的影响。
两个女人:母亲崔氏,妻子小崔氏 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母亲(禅通佛理),爱人(此后未娶)
看到一个有趣的段子:
摘:我,大唐诗佛,出过专辑,蹦过迪。我和公主传绯闻,我一生只爱一个人。我与天子论策,与农夫问道。我盖了中国5000年来最有名的大别墅。我叫王维,字摩诘,他们都叫我诗佛,其实我画画也很厉害,不亚于吴道子那种水平。
小总:前生苦寻名利路,后生聊想前生苦。
再诵三苏,苏轼的父亲苏洵游历四方,见山知水。人至中年开始发奋求学为考取功名,苏洵带着两小求学,之后的苏轼一路高进,因为欧阳修以为苏轼卷是自己弟子曾巩写的,就压了些分,使得苏轼与状元失之交臂,得了个第二。但不得不说那年科考就如同神仙打架一般,唐宋八大家都出现了好几个,来说说苏子: 从小在母亲的熏陶下,又有着父亲弟弟一起求学,在以后的考场一路高歌猛进得了个第二,丁忧会家守孝三年。再次考了制科,以第一收尾,不得不说这一路太顺了。那么此时打击也就来了。新旧党之争,苏轼就开始了接连被贬的人生,正如他所说的“如果有人问我平生的功业在何方,那就是黄州、惠州和儋州。”最后他病死在回京的路上……
曾有过一则对话:
程氏读《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小总:人生起起落落,我做豁达常客。
再诵渔说:人生离不开的两个女人,第一个引领前半生,后一个相扶半辈子。 不再接触诗词的时候才知道他们的可贵,才明白他们的美。
我只写些我所关注和知道的,只能算是寥寥草草的涂鸦之笔。过往或许会失真,但借着只言片语应是能窥一角。但头顶那片月亮见证着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