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失败之后大学,考研,学习

读研的那几年,和混得好彻底绝缘

2018-07-11  本文已影响16人  MonstersSchool

前几日问大家,今天想看我写什么呀?

“什么叫混得好”

是一向平和安静甚至有点高冷的GF回的。他说因为聚餐时,比小自己一岁的醉酒女生莫名指着鼻子骂:难怪你混成这样。

女生在某行业top4刚工作一年,GF在读研,是一个比身边同学有想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在外企的实习里也担当了一些项目,自己一手搞的成果给公司省了十几万。

尽管如此,听到这句话我还禁不住会沉思一下,他说。

然后丢出了这个话题。

有点难住我了。

对啊,什么叫混得好,我也回答不上来。划开微信打算问几个我心目中混的好的学员啥叫混得好,刚钩几个人选就发现,都是这样的人:

东北证券的研究员

平安科技的战略咨询

联合利华的sales

一汽的战略部管培生

……

还没问,我也明白了

“混的好”这个词,有问题。

这是一个特别有中国特色的词:

如果你在偏远山区做教师,每天特别有成就感和孩子们在一起特别开心,尽管每个月只有两千块,但这是你最想做的事,也不叫混的好。

如果你在相关部门如鱼得水,打个电话就能省去种种环节办妥事情,大佬都经常约你一起打球喝茶,尽管你背后各种骂娘疲惫不堪,也叫混的好。

这是个不崇尚匠人精神和内心追求,

而是肯定钱权名利最大功效的标签。

因此我也几乎不会勾选学生:

一个学生会主席叱咤风云,在学校得到老师同学一片夸赞,寒假实习缺人手让他lead了IPO项目和三年老兵并肩作战,朋友圈认识的HR比我都多,也不是我的target。

一个对于学术特别有热情,狂发SCI,加入梦寐以求的学术大牛的课题组,做的研究可能对世界都有贡献,贴混的好的标签low的违和。

所以第一个观点:

“混”本身就不好,“混得好”也没那么值得追求。

但是,为什么作为一个社会人,看待学生,很少会觉得是“混的好”?尤其研究生?

因为这是一个同年龄有的在工作有的在读书,两级分化最明显的群体。分化在哪里?选择了读书就意味着:

没有产出。

研究生一学年的补贴可能不如同龄人一个月的工资,研究生的本质是学习,这是一种输入,而工作的职业人只有一个义务,就是产出。

一些同学跟我讲他研究的方向不实用不可能投入量产,还有的讲这个课题很难发文章,甚至还有的课题是师兄做了一半的,数据是买的。

所以在一个没有产出的环境,混的好的参照表现-钱权名利,是很难兑付的。

研究生期间大概率和产出最相关的场景是实习、创业、课题组和学生活动,在熟悉的圈子做好熟悉的事。

而工作,可能今天才发现甲方爸爸这样报批因为是家族企业,明天又发现怎么外企的前台和国企的发型都不一样。

刷新认知的未知事物出现频率和强度比在学校高出N个数量级。

但是没有产出的研究生,同时也是二十多岁的成年人,本身是具备产出的能力的。所以这当中的差别,就被一个“混”字隔开了。为了挣钱混社会,听上去没啥,花了钱混文凭,感觉就怪怪的。

结论:读研这两年就不要想着混的好了。

选择读研的年轻人,其实不但在是否有产出上,和本科毕业就工作的同学不太一样,还很有可能明显缺乏两个能力的锻炼:

多任务处理能力,做选择决策能力。

因为还是学生,就会被最大限度的允许别的什么也不用管。

这么说的原因是我这几年也在读书,我妈妈最常嘱咐的是,工作不重要,工资能糊口就行,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

尽管这很大程度上宽慰了我最近的压力和苦恼,但讲道理,这个观点不对。

事实上,我此刻作为一个成年人,学习、工作和生活,一样重要,我没有理由以学习为重做借口,工作就不用尽全力,因为这三件事,不是阶段性冲刺就结束的,而是永远共同陪伴着我的,需要平衡,且必须都做好的三件事

高考时家长也告诉孩子,别的什么都不用管,你现在就把学习搞好。怎么能不管?专业的选择学校的选择不管吗?不在第一个人生关口自己学会做决定吗?最后怎么样?去问一下那些调剂的专业现在要秋招的同学就知道了。

学校这个象牙塔无形当中就会给学生带来过度保护,这种对探索未知能力的忽视和自主求生能力的泯灭,后患无穷。

比如有同学说:我因为搞学术太忙,导师管得特严,没办法实习,所以才导致尽管以后不想做科研,但也不了解能做什么,这个逻辑我就不认同。

这难道不是年轻人最应该掌握和锻炼的多任务处理场景吗?都知道了自己以前只顾一头现在出现盲点,还不赶紧做点什么改变现状,没练好还有理了?

所以结论:自己的锅自己背好,不要拿学生身份做挡箭牌,实习3个月来不及,职业访谈1天总来得及吧。

其实我也能理解,这些莫名被人流裹挟进温室的野花们,是多么的被动。

比如到处可见的张雪峰老师,极力鼓吹“混的好”只能考研理论。别人一追问,改变命运,考研真的是唯一或最好的选择吗?他就会流利的报出这串数字:

中国今年238万人考研差你一个吗?

殿堂级偷换概念展演。

我也经常被人问,读研究生到底值不值?

我就2个观点:

1.

如果你已经在读了,就别纠结值不值了,已经做了的选择,就价值最大化,用好这个城市带来的机会、学校带来的机会、专业带来的机会、以及他们带来的压力和困难,第一个选择面对和解决,而不是逃避或抱怨。

不欺少年穷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不痛。

2.

如果你现在要大四决定了,我建议你,别为了考研而考研,“多读个研究生总没错”,那是因为没有人告诉你,没有目标的投入成本不是错,也不是对,是盲目。最后的沉没成本还是要自己付。

那为了什么?为了工作啊工作!去搞清楚工作有哪些,工作是做什么,自己到底擅长什么,最认同和追求的是什么啊!

这个问题逃不掉的,本科逃得掉研究生也逃不掉;研究生逃掉了,三十岁职业瓶颈期也逃不掉;三十岁逃掉了,四十岁公司大裁员你只能逃到楼顶去。

很多经历,无论是学校还是学历,这张牌值不值,要看你怎么打。

所以综上,最后一个结论了:

没有混的好的研究生,

也没有混的不好的研究生;

没有不值得读的研究生,

只有不划算的研究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