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对孩子一生成长有什么意义
我教小学初中学生写作文已经有五年了,从业以来修改的作文不胜其数,突然想跟大家聊一下,写作对孩子成长有什么意义。
1提高表达能力
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就让孩子开始积累好词好句,写作其实也是一种表达,词汇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会表达孩子不一定能写出会文章,但是写作能力的孩子表达能力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假使写作好了,有所提升了,表达沟通能力自然就高超了。
一个孩子如果长期记日记,写作文,修文字,这对他个人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锤炼。长期认真写作,就会增强个人的表达力,自信力,说话自然就滔滔不绝,思路清晰。
通过写作,孩子可以学会用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校中与老师和同学更好地交流,还可以帮助他们今后成长过程在职场中与同事、领导和客户更好地沟通
2能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
写作不仅仅是表达观点,还需要对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写作,孩子们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理性地思考和评估信息的可信度,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刚开始学习写作到孩子家长会很焦虑,我家孩子肚子没有“货”怎么办,我会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列出不同书单,阅读量的增加,一来词汇量会随之增加,二来通过不断深度阅读,孩子也会去思考作者传达的信息,去延伸出自己对书中观点的其他思考。
会写作的孩子思辨能力跟逻辑能力会比同龄人强。
3懂的复盘的人成长速度更快
有人会问,老师你说写作重要,可是哪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写呀?
还真的有。
在学校,跟同学之间的故事可以写。
不开心的事,可以记录,总结这件事为什么不开心。
看电影或者看电视,有感触可以写。
成长的路上,有不想被人知道的小秘密可以写出来,当做自己成长路上的一次梳理。
静能生慧。
写作必须要经历三个环节:输入、思考、输出。在这个过程,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是很难写出一篇好的文章。
写着写着,我们就发现自己有越来越多的不足,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这个时候,我不得不去看书,向长辈请教,向更多优秀的人学习。
一个人最恐怖的不是没钱,而是无知。写作是倒逼自己成长的最好方式,也是摆脱无知的捷径。
如果你忙,写下来你忙什么;如果你很无聊,写下来你为什么无聊。你暗恋谁了,来写下来你喜欢他什么。通过写梳理自己,你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现在,好几个被我带着写作的孩子,通过写作,他们说能让人越来越平静了,对什么事情都会尽量从好的方面去思考,自己也阳光了很多。
写就是能够让你安静下来,会让你内心越来越平静。内心平静,静能生慧。复盘式的记录跟写作,会让一个人在心智上有很大的进步。
语言是意识的外壳,写作是意识的广播体操。写作的过程,就是不断组合素材、斟酌文字、转变角度、整合思想、反思提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散碎的东西条理化、整体化、美化,认识在起伏前进,悟性在螺旋上升,格局在跨越扩展,境界在逐级攀升。
久而久之,思维会变得更严密、清晰,性格也会变得稳重、成熟。鉴于此,金笔作文提出“作文,做人,做事”的作文培训思想。
5作文在考试中占比也是大部分。
写好作文,是升学考试的需要,各级各类语文考试中,作文分所占比重都是最高的。文如其人,写作能力是个人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现在国家教育部门也重新认识到了作文的重要性并在逐步提升作文分数比重。小学阶段作文占30%左右,到初中占40%左右,高中占到一半,作文分数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
整体语文题量大,对读、写能力要求非常高,好多考生时间不够用,很多人作文没写完。作文基础不扎实,在时间那么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完成作文考试?提笔成文、文不加点的能力需要平时就要练就过硬的写作功底。
写在最后
现在很多AI系统的出现,还有一些给个题目就能一键生成作文的软件,有家长问我,在有这些,孩子还需要学写作吗?
我的回答是,这些看起来便捷的,一键生成的软件,培养不出一个独立思考,有思辨能力的孩子,培养不出来一个妙笔生花的孩子,培养不出来一脱口成章的孩子。
机器产品只能辅助,代替不了一个孩子的成长。当一个懒人,懒得思考懒得争取懒得努力
但生活会告诉你,在生活中偷的懒,得用人生中的苦去还。
教写作这么多年,始于我自己本人对写作的热爱,最后影响了一个又一个孩子也能上杂志发表,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也会跟我反馈的欣喜,写作也算对我人生也有不少影响,我算比较幸运,独立老师都很怕难缠的家长,我从业这么多年遇到的,都是很好沟通,配合度很高的家长跟孩子,结真诚做事,用心教书,懂你的人,自然会理解你。
所谓有缘,也一定是广结善缘。对于内心豁达,善良,澄明的人,多给予帮助,鼓励,以及指引,这也是一场善的相遇吧。
啊娴老师。阅读作文老师曾线下从事辅导机构针对小学、初中学生阅读培训指导老师。多个自媒体平台签约作者,潮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慈怀讲书人,《C位》杂志主编,《竹海文艺》签约作者,语林签约作者,省级刊物《青少年文学家》理事会会员,文章多次在《达州日报》《潮州日报》发表,发表报刊《c位》,《语林》、《青年文学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