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大家可曾记得,董卿主创并主持的《朗读者》节目,非常火爆,曾经风靡一时,在全国引起了朗读的高潮。
特别是著名演员斯琴高娃,在《朗读者》朗读贾平凹的《写给母亲》:“现实告诉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
声情并茂,感人至深,读者潸然,听者泪下,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也加入了朗读者的行列。
起初,加入了几个朗读群,其中有一个高朗老师的朗读群,对我有特别的吸引力。
首先是高朗老师的声音,浑厚富有磁性,就像男低音歌唱家王晰的声音一样,特别好听。其次,高朗老师每天会在群里带领大家读一些名著的片段或者非常优美的文章,再配上高雅轻松的轻音乐,听起来悦耳,入心,是一种享受。
那时候,我也大着胆子在群里跟读。一边学习一边练习,还购买了高朗老师的"每天1分钟"的朗读课程,关注了公众号,学习一些朗读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同时也会欣赏到著名朗读者的朗读或者说是朗诵。比如乔榛,丁建华等老前辈的朗诵作品。
一段时间之后,自己也建了个朗读群,主要成员是一些小学生的家长们。其目的是想带动大家,尤其是孩子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一开始,我是选派另外一位老师来负责这个工作的。每天由她来选取一段文字,不限内容,有古诗词,也有著名散文,还有哲理故事等等。
然后由这位老师带领大家在群里朗读。坚持了三期,每期100天。效果还不错,有一些小学生每天也会在群里朗读10--15分钟。
后来,那位老师有事离职了,就由我亲自来接手朗读的工作。
关于朗读内容的选择,我做出了改变。决定在有限的时间内,只读名著。
当时,学校里正好有一套我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所以,我就决定从四大名著开始朗读。首先读的是孩子们喜欢的《西游记》。
大概用了半年时间,我朗读完成了三本名著——《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回头看,自己的收获还是挺多的。
一、提高了自己的朗读水平。开始只是干巴巴地读,能确保把字音读准确,有时候还会磕磕绊绊。经过几个月的坚持,读得越来越流利了,也会加入自己的感情,把文字读得更加绘声绘色。让听众听起来更精彩,更有感情。
二、学习了四大名著的精华。四大名著不愧是名著,其文笔优美,语言表达精准确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整篇布局严谨,逻辑清晰。
非常喜欢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比如《西游记》中花果山水帘洞的描写:
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象个人家。
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三国演义》语言丰富,故事精彩。刘备三顾茅庐,赤壁之战,青梅煮酒论英雄,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等,百读不厌。
朗读《水浒传》一百单八将,单单是每位好汉的名字及绰号就已经吸引住了我的眼球,可见作者用心之致。
呼保义-宋江,玉麒麟-卢俊义,
智多星-吴用,入云龙-公孙胜,
大 刀-关胜,豹子头-林冲,
霹雳火-秦明,双 鞭-呼延灼,
小李广-花荣,小旋风-柴进,
扑天雕-李应,美髯公-朱仝,
花和尚-鲁智深,行 者-武松……
《红楼梦》更是经典中的极品,期待明天的朗读和学习。
三、树立了信心,养成了习惯。
其实,最大的收获是自信心的树立和朗读习惯的养成。
之前,我的性格决定了我是个胆怯的人,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展示自己,总怕出错。自从朗读了半年以来,自信心增加了许多,敢于挑战,敢于展示自己了。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进步。
另外就是习惯的养成,每天到了晚上6点半左右,就会自觉地拿起书和手机来进行朗读了。
朗读也倒逼我养成了阅读习惯。每天朗读前都会提前阅读,熟悉内容,扫清生僻字。这也是我的一大收获。
现在,我已经喜欢上了朗读,喜欢上了经典朗读,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