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语言·翻译

第五课 风 召南《殷其雷》

2018-04-06  本文已影响44人  学会学夫子国学
思无邪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注释】

⑴殷(yǐn):犹“殷殷”,雷声。一说比喻为车声。

⑵阳:山南(水北)为阳。

⑶斯:指示词。何斯:斯,此时也,旧说此人也。违斯:斯,此地也;违,远也,离去。

⑷或:有。遑(huáng):闲暇。

⑸振振:勤奋的样子,旧说训为信厚。

⑹处:居也,停留。

【译文】

隆隆的雷声响起了,在那南山的阳坡上。为什么这时出外远行呢?实在是因为不敢稍有休息的时间。勤奋努力的君子啊,早点回来吧!

隆隆的雷声响起了,在那南山的侧面。为什么这时出外远行呢?实在是因为不敢有一点休息的时间。勤奋努力的君子啊,早点回来吧!

隆隆的雷声响起了,在那南山的山脚下。为什么这时出外远行呢?实在是因为不敢片刻停留。勤奋努力的君子啊,早点回来回来吧!

【简析】

《殷其雷》有三章,每章六句。感受“重章叠句”;每章都以起兴开头,感受“起兴”: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先说雷声,再说丈夫的漂泊生活,这就是起兴的表现手法。以重章复叠的形式唱出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在反覆咏唱中加深了情感的表达。每章均以雷起兴,却变易雷响的地点,不仅写出了雷声飘忽不定的特点,而且还引出对丈夫行踪无定的漂泊生活的挂念。

【相关诗词鉴赏】

一、子夜吴歌(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二、月夜

【唐】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