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那边有什么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温暖的故乡,那里总有一条小河摇曳着通向心灵最深处。
故乡有着絮絮如常的景色,整齐的稻田,纷飞的柳絮,月下的村庄以及一年四季都在忙碌的农人。
稻子黄时,有旅人提着不重的行李箱回家。快到家门口时拐角去了隔壁的包子铺,听说这是镇上的老字号,二十年来包子依旧保持着出锅必用荷叶包裹的习惯,好让包子入口时能有着荷叶的清香。包子铺所在的地方是一片新建的繁华街区,各种门店高大宽整,和周围店铺相比这家包子店显然寒酸了不少,只有一个很小的门面,店里仅有一张桌子供人们临时坐着。
旅人与店家亲切的打了招呼,依旧是熟悉的乡音。买了包子坐在狭窄的凳子上打开包着荷叶的包子,热乎乎的热气冒了出来,扑面而来的清香提醒着他就是这个味了,错不了,这是故乡的味道。这普普通通的包子不会让人着迷,却让远归的人儿一遍遍惦念。
当絮暖的微风从苍翠的大山中冉冉飘来,附近的农人们就会领着山羊在青山绿水间驰骋。羊儿们安心在草场吃草,牧人悠闲地躺在一旁搭着帽沿呼呼睡上一觉,在这漫山遍野的羊群中他只需要看好最强壮的那头山羊,因为别的羊儿看到它在就不会乱跑,而那只最大的山羊则只要看见牧羊人,就会安心的在一旁吃着青嫩的草儿。
太阳缓缓爬下山坡,牧羊人起身赶着羊群往山下走。云儿们也似乎预见了羊群要回家了,一路跟着小羊护送它们往家走,形成了一片金黄的火烧云。羊群被照得满面红光,看,那头最大的山羊全是都焕发着一层金光闪闪的红晕呢,牧羊人朝羊儿们吹了一声口哨,成群结队的羊群开始加快脚步欢快地朝山下跑去,不断发出“咩咩咩”的声音。很快,羊群消失了,热闹一时的大草坝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天色将暗时,牧人家的厨房里早已被香气四溢的饭菜味弥漫着。家里的啊妈已为放羊的孩子准备了可口的晚餐,一锅羊肉汤加荷叶包子。牧羊人这会儿正在门外一边招呼着羊群回家,一边数着:“36,37,38,39,40。”对的,羊儿一只不差,又是充实的一天,牧羊人愉快的朝屋内喊着:“啊妈,我和羊群回来啦!”
在牧羊人家旁,年迈的母亲已为远归的孩子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宴。孩子拿出给父母带回来的礼物,两个智能手机,远方的孩子希望在遥远的他乡可以通过手机看见故乡的父母,那一根网线是他对故乡的全部牵绊。年迈的老人不会智能机,孩子只能一遍遍教,好不容易学会了,该给谁先发个视频呢,还是先给孩子发个视频吧。
“叮咚叮咚…”视频的声音响过,正在厨房洗碗的孩子接过电话:“喂,爸妈,会发视频了吗?”
“会了,会了,这次在家呆几天呀。”
“妈,呆好久呢。”
“可能…两三天吧。”
对面传来了长长的一声“哦…”就在没有了声音。
孩子挂了视频眼泪夺眶而出,老人努力学会发视频,第一个发给的就是自己的孩子。虽然此刻父母与孩子之间只隔了一堵墙,可那是故乡与他乡永远逾越不了的距离。
夜徐徐拉下帷幕,星星闪耀着整个天空,好似世间万物都悄然无息又悄然而去。日子也稳妥得没有褶皱,可日子也会妥帖得让你习惯,习惯得一遍遍告诉你山那边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