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仁义之师宋襄公
宋襄公也叫兹甫,至于什么时候出生的,历史上好像没有记载,但历史上记载着:他是春秋时期宋国第20位国君,也是春秋五霸之一、宋桓公的嫡子和宋成公之父。宋襄公在位14年,从公元前650到公元前637年。
春秋时期,很多君主都想当霸主,更想获得更多的领土,宋襄公也不例外。在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攻打齐国。当然齐国人也不是吃素的,他们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和宋襄公来了一场较量,而从那时候开始,宋襄公也声名鹊起。
宋襄公是一位很有野心的人,毕竟没有野心的君主,是很难当一国之主的。他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与楚国争霸,但楚国国力强盛,一度将宋襄公拘留。
直到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在讨伐郑国的时候,他和救助郑国的楚国军队产生了冲突。战争一触即发,他们在泓水之滨开始交战。宋兵早已经安排好阵势,但楚军还没有渡河。右司马看到这个情况,心里有了一计,连忙跟宋襄公说道:“我们楚军多而宋军少,趁他们正在过河时,尚未列队的时候,可以发动突然攻击,那样他们必败无疑。” 宋襄公听到,拿出他所谓的“仁义”出来说事,他是这么说的。他说:“我听得君子讲,双方交战,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擒捉头发斑白的老兵。人处险地,不推他跌下深渊,人处困境,不逼他走投无路,不进攻尚未列成阵势的队伍。而现在楚军还未完全渡河,我们发动攻击,这是不道德的。还是让他们全部渡河摆好阵势后,再击鼓进攻吧。” 右司马听了觉得宋襄公太过于“仁义”了,担心这样会误事,连忙劝说着:“您不爱护我国的人民,让国家受到损害,难道这就讲道德了吗?”可说时却已经迟了,楚军已经渡过河,摆好了阵势。宋襄公因为他的仁义,迟迟不下令击鼓进军,导致宋兵大败。
而在那一场战争中,宋襄公的大腿也遭受重伤,直到三天后,伤口无法治愈,最后在那一年去世了,死后葬在了襄陵。
从这个故事中,我想到一句话,“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所以说,做人讲仁义也要看对象,不要对敌人讲仁义,这样只会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