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碾压之下
爱迪生说,“我的发明中没有一件是偶然的,我看见这样做的价值,我就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直到做成功”。
在我们童年时期,几乎都被“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百分之一的灵感”这句话给激励过,它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勤奋是非常好的品质,古人也总结过,勤能补拙。大部分的事情是这样,天赋不够,可以用勤奋弥补,大量时间的投入让我们完成必修课,通过考试,最后上理想的大学。
而提到才华的时候,印象里面它是一个有没有的概念,不是做不做得到的概念。才华通常和天赋、灵感、想象力一类的字眼联系在一起,当我们说一个人很有才华的时候,是指他在某个领域有某种超过常人的灵感和想象力,指引他去做一些事情,最后输出某个东西,让人觉得惊艳。
爱迪生的名言其实想强调的是灵感的重要性,正是这种灵感指引他一次次探索,最终找到那个东西将它实现。成为一个“天才”只不过是一个有才华的人花功夫完成了他的家庭作业。
这种灵感和想象力也不是天马行空的胡乱琢磨,比如人类终究被ai取代而消亡,有机体器官又将被人造机器替代能使人类长生不老等等。玻尔当年也有面对这样类似理论的时候,他的不屑被人质疑,说他没有想象力,他回应质疑,说了这么一句话,”你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但是否能疯狂到有机会成为事实,正是你我的区别”。
当下民间也有这样一句调侃的话“牛逼人知道自己牛逼,傻逼不知道自己傻逼”,还有北京人眼里的二分人类大法:“世上有两种人,除了牛逼就是傻逼”,大概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记得当年我刚毕业去公司报道,在入职培训的课上,有过这么一段互动。培训讲师让我们每个人介绍自己的时候,讲一件自己做过的“wow”的事情,然后解释,就是讲出来之后能让人嘴巴张圆的,情不自禁的喊出哇,好厉害的事情。具体他们讲了哪些事情现在我已经没什么印象了,大体上有这么几种模式:N天干成一件事型,比如花一个月时间背下整本新概念四;特殊体验型,比如爬过珠峰、去过南极;没事找抽型:骑自行车环岛,环湖,环球等。同学们为了不破坏气氛凡是心里觉得还过得去的都会集体哇一声,真正那些让人嘴巴张圆了,眼睛睁大了,卯足了劲发自内心呐喊出哇来的,往往还是那些一般人想不到也做不到的事情。
才干是一种内在素质,后天培养的可能性比较低。这也是为什么企业在招聘的时候着重发现这类人。某著名公司当年在国内高校招聘的时候,会招一些跟专业不相关的,在重大赛事中获过奖体育特长生。他们认为,这些人能在某个领域爬到顶峰,必然是综合素质的体现,除了必要的自律、聪明、学习能力等素质之外,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键要素就是才干。
而才干是一种通用素质,换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些人也能获得一样的成绩。
在自然科学领域,杰出的科学家往往也是能够碾压多个领域的。牛顿是多个领域的基础理论的发现者,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理论;光学中的颜色理论;数学中的微积分,二项式定理;这些基础理论成为后来者研究自然科学理论中的基石,他在天文学和哲学领域也有巨大贡献。爱因斯坦除了研究物理学理论,在他17岁时就表现出音乐方面的天赋,没有经过系统的练习,就能够用小提琴演奏莫扎特和贝多芬的经典曲目,让当时的人赞叹不已。
在当下,也有一些“坐着时光机回来男人”,做了几件事改变了科技领域的商业格局:乔布斯“重新发明了手机”,马斯克“重新发明了汽车”,中本聪“重新发明了货币”。
这些人类能够在不同领域达到极其惊人的高度和深度,这种体积,或许普通人在每个领域付出一生的时间,也很难达到。除了培养必要的后天素质,内在的才干和灵感决定他们做出不一样的事情。才干可能先天具备,由基因延续,可能后天被培养、发现。
有了才干的认知,我们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就可以释然了。好在我们生活是简单又复杂的,复杂在于它是丰富的,有很多人很多事,联系让它们聚合,时间使它们演变。简单是说,对每个个体,活着可以是轻松和容易的,我们不用像老祖先一样天天披着兽皮去打猎,吃了上顿没有下顿,还要时刻提防着不被野兽袭击、被雷电击中。
被超级个体的才华碾压之后,普通人类是不是该耻辱下播洗洗睡啦?
才华耀眼,努力难得。很多事情需要被创造、发现,更多事情需要被运行、改进;个体不可超越,还可以有群体的智慧,还可以直接使用超级个体的智慧。努力尝试可以让你发现潜在的才干。更重要的是,努力会产生积极的变化,相信直觉,持续的探索,一件事情由不可能慢慢变成现实,也是一种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