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论语#4
2020-01-31 本文已影响0人
安是乡
孔夫子受人遵从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有教无类,他对自己的弟子根据其能力大小或是生活方式而给于不同的教学方式。
这一点从弟子们问孝可以明显的体现出来。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对于弟子们关于孝的问题孔子没有给出统一的答案,而是针对不同学生而说了不同的定义,我想这是孔子根据对弟子的了解而给出的建议,而且他也明白弟子自身的理解能力,对于孟懿子的问题再给樊迟讲的时候就更加的清楚。
既然第二篇主讲为政,关于如何治理国家和如何做好一位好官孔子也给出了回答。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他说:“说话少出错,做事少后悔,谋求官职的机会就在其中了。”这何尝不是做一个平常人的生活尊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