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1

2019-10-06  本文已影响0人  鹿依牧

有人说,要养成早上起来书写的习惯。确实,早上醒来时,大脑异常活跃,昨晚看的电视剧情节、梦中的故事、臆想中和某人的对话,清晰的在闪现,只是一闪而过,想留住和记录并不容易。很明白在脑中的事,睁开朦胧的眼时,瞬时忘掉大半,剩下的片段又支离破碎,无法组建。

但是我毫不怀疑,早上是想象力最丰富的时候,如果能写下大脑里活跃的故事,无疑比自己费劲心思去创作要简易得多。然后有一点,又不能打断它,拿着手机,脑中的想象务必会打断,发生的故事难免未发生完整,所以倒是两难。

比如现在,我刚睁眼,知道之前已经想过几个小故事了,现在却流失殆尽,写出来的没有一点是之前想过的了。

我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读完一本书,会有人问“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啊?”我却嗫嗫答不上来,说也说不出所以然,最可怕的是不能容忍自己把一个句子翻来覆去讲几遍,这是总结能力不行,水平低下的表现。

来目前在读的《熊逸说经典》来说,我已经是第二遍读了,是他读古典文学比如《春秋》、《左传》、《尚书》、《礼记》的一些感悟。如果让我自己去看这写古书,我是肯定看不进去的,读熊逸的感悟见解却引发了我去读他们的兴趣。

但是向读者介绍这本书书,并不是单纯的用这样的一段话就可以的,这只是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是要介绍作者,从这本书来看,引经据典,作者熊逸是一个熟读了许多书的人,他说自己曾想写一本关于古代诗歌下对人们影响的书,却被出版商否定,因为不会有市场,但他单纯的认为,那是他的兴趣,无关别人想不想读,只是被耽搁,并没有写下去。

然后是书中的三个内容,我能记起的第一个内容是读《春秋》之前要先读《左传》,《春秋》是孔子记录鲁国两百年间发生的重要事件,文字及其精简,有时一年只用一句话记录,但它是最古的书之一。《左传》则是《春秋》的注解,如果《春秋》只有一句话,《左传》就会把这句话拓展成一个很长的故事或者事件,有时间、地点、人物对话,情节等等,如果你读《春秋》之前先读了《左传》,即使只有一句话,你也会恍然大悟,原来这句话说的是这么一回事。

第二个内容是《尚书》和《易经》,王国维也曾说过,《尚书》他有多半是读不懂的,《易经》则是在殷商的占卜之书,连周朝的的人都不见得读得懂,更何况我们现代人。古《尚书》和古《易经》早已被宋朝或另一些古人在半懂不懂之间重新梳理一遍,流传下来的并不完全是书的原文意思,比如现在电脑中的《易经》算法早已脱离原文,纯属杜撰,只是打着《易经》的招牌招摇撞骗而已。

第三个内容,《礼记》与《诗歌》,如今流传下来的婚礼祀事的礼仪,大都沿袭《礼记》而来,大到君王祭祀典礼、小到族中长幼站立排序、至今乡下举行红包喜事的仪式都从此而来。而《诗歌》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浪漫,它也是君王治国理政、安邦安民的政治手段而已,并不是我们现在可以人人娱乐、放松心情的爱好。

最后是总结,这本书可以是想读国学类书籍却担心自己读不懂的人的一部很好的引导书,至少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明显的对国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