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3最大的雪崩,最开始时也只是一粒雪花:那怕仅仅

2018-01-03  本文已影响0人  麻袋在深圳

今天晚上把之前看过的《运营之光》拿出来,简单的做了一下脑图。体验到了不一样的感受,有的东西,你阅读了,和你那怕只是抄一遍,或者做一个脑图,给你的提升都是不一样的。

这本书还是把运营讲得很透彻,从最基础的知识,到运营的技巧都有涉及,值得运营的人阅读。

为什么运营可以出书?

我在想为什么运营是可以出书的,但是产品经理好像没有谁出书?本质上,运营还是有方法,可以找到一些流程化的东西,然后不断的细化,结合一些思想落地为一些指导的原则或者方法。

但是产品就不一样的,产品的本质就是满足用户的价值,那么这里涉及就很多。人的欲望是无尽的,也是快速变化的。好的可以满足,一些所谓的不“好”的产品也是可以满足的。(这里好与坏是涉及到价值观的,很难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所以,只能有思想,很能有流程化的方法存在。比如张小龙推崇的“用完即走”、张一鸣推崇的“算法”,小马哥推崇的“用户体验”......

路不一样,但是终点都是一样,解决用户的问题,给用户带来价值,产品才能获得成功。

不断细分,直到傻瓜也能够操作

这是今天的第二个感想。书中有举一个例子:三节课是如何在2个月内,把公众号的粉丝数从2.5W做到了5W的。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1-界定目标

目标是什么,量化出来。符合SMART原则。

2-找到等式

目标等于什么?找出核心的关键元素,这里的要点是MECE原则,不重不漏。

3-不断细化

把目标分解到每个重要元素,如果要达到这个目标,那么每个元素要达到什么样的量。

基于以上三个原则,他们把所有的可以拉粉丝的渠道罗列出来,一一的制定目标,然后进行估算,找出可能的目标达成的方法。然后再分解为具体的行动,一一落实即可,过程中再不断的监控。

这时,不用管谁是老板,老板也是你的资源方,只不过是重要的资源方,重要的变量而已。多加关注,用老板去撬动更多的资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