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话糕点
我上班的路上有一家糕点铺,是南方人开的,大概有三四年了,一直比较忙碌,生意很是兴隆。
刚开张时,我去过一次,环境很干净整洁,糕点的味道也非常不错,就办了个卡。
儿子喜欢吃泡芙,我从他们那里买过两次。个头不大,比乒乓球要小一点,咬开是香甜的白色奶油,非常好吃。
大概一年前他们店铺又重新装修了一次,感觉更高大上了一些。
开业后,我又去买泡芙。一看,泡芙的样子跟以前完全不同了,每个跟拳头似的,很大,颜色也由原先的淡黄色变为了浅褐色,内容应该还是一样的。
我买了几个,儿子咬了一口,就不吃了,说奶油太多了,不好吃。我也拿了一个,一口下去,满嘴的奶油,又噎人又腻人,再一口,又是一嘴巴奶油,这哪里还叫泡芙,纯是吃奶油了。
本着不浪费的原则,我皱着眉头,好容易将这个泡芙给吃下去了。太难受了,肚子里腻歪的,饭都不想吃了。这个泡芙改型改得很失败,再不能买了。
他们店里每天总有固定的两样点心搞活动,来吸引顾客。一样是蛋糕,一样是桃酥,但限量,桃酥每人每次只能买五元的。基本没有人只买这一两种的, 怎么也再拿上一两种其他的,所以即便这种点心亏一点卖,也还是会赚。
我不是很喜欢桃酥,太甜,所以一直没买过。直到有一次,忽然觉得买点桃酥尝尝也可以,就买了五元的。没想到,还真好吃,那叫一个酥。拿的时候都不敢用力,轻轻托住,还不小心就碎成渣了,不像超市里买的,用力掰都掰不动。
父亲喜欢吃桃酥,又回家时,我就专门买了一份桃酥带了回去,也没尝,应该还是那么又酥又甜吧。
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又去买了五元桃酥。一吃,感觉差了很多,没有那么酥了,掰的时候需要用些力,当然还是很甜。那时我就想,有些店铺走着走着就会变了味,这家店铺好像也没摆脱这个规律。
儿子上个周末放假了。我周六中午下班时,又去买点心。恰好看到桃酥刚出炉,热乎乎的喷香,就又买了一点,看看怎样。自从那次感觉不同后,就再没买过。
忽然看到柜台里有蛋黄酥,儿子喜欢吃,但是他们这个蛋黄酥跟儿子以前买的很不同。儿子买的都圆溜溜的很小,咬开,里边包着一个红油酥酥的蛋黄,很诱人,很美味。这个蛋黄酥呢,很大,是个长方体,外皮是一种亮亮的焦黄色,感觉很好。就买了两个,尝尝怎样。
拿回家后,我尝桃酥,儿子尝蛋黄酥。
桃酥又恢复了以前的酥甜了,没让我失望。儿子呢,咬了一口蛋黄酥,就吆喝了一声:没法吃,吃不了,太腻了!我一看,那咬开的地方,露出的是一种淡黄绿色的馅料,跟我最不喜欢吃的那种月饼馅似的。
我咬了一口,又软又甜又腻,没尝出是什么味道。一口,就感觉腻得咽不下去,但为了找到那个蛋黄,我还是忍着继续往下咬。
吃完大半个以后,在某个角落里终于找到了,一个小小的,跟馅料差不多颜色的圆形物体。我仔细品着吃了下去,可能是蛋黄吧,实在不好判断,都被馅料同化了。
剩下的另一个蛋黄酥孤零零地躲在方便袋中,被打入了冷宫。
这蛋黄酥的命运跟泡芙一样,在我这里,算是没有出头之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