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主必赞心理读书

我的认知高度是孩子认知的天花板

2023-11-22  本文已影响0人  鱼之约

今日读《快开学了,暑假作业没有完成怎么办?》一节,合上书,脑海里盘旋的就是这句话:我的认知高度是孩子小时候认知上的天花板。

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独立自主、阳光积极。

如何做?

第一,生活中给她独立自主的机会,能够自己做的事就放权。今天中午尝试让她自己刷自己的小碗,她很开心,我亦开心。她开启了一项新技能,我带她开心地度过了十几分钟,一举两得。

第二,我要积极热情,不吼不叫,有耐心。目前做得还可以,孩子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对其吼过,更没有抱怨过,也很少表现出抑郁愁闷的状态。导致现在的结果是:我和她爸爸因为一件事争论起来,她就在边上好奇的问你们是在吵架吗?我提高一点声音对她说话,她就指责我不温柔了……令人哭笑不得。

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她听不得别人否定的声音,尤其是当她特别想做某件事的时候,她能难过得掉眼泪。

结合今日所学,我对女儿缺乏方法的引导,而之所以缺少方法,是因为我对独立自主的定义太狭隘,认为她还小,独立自主仅限于现在的年龄能做的事,但换个角度,我的定义对吗?我了解3岁的孩子应该是什么的吗?或者说,书中所说的适合每一个孩子吗?也就是说,她仍是在我们圈画出的自由中成长,而非自己摸索着认识这个世界。

放手,真的是一件难题,但是又必须在一次次试错中努力确定边界的事。就如分离这件事,还记得产假结束,第一天上班,我眼睛不舍地盯着她,她却开心地和我拜拜,不哭不闹,所以孩子的适应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认知。

必须放手,即使不舍。

同时,我们做家长的更应该做的是跟进,而非督促。跟进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督促依然是家长为中心。当思维方式错了,无论怎么努力,都是事倍功半。

想想,有多少次,我是双手护着跟在她身后?虽然少了些磕磕绊绊,但却也让孩子少了些探索,以为走着不倒就是学会了走路。事实上,我最近才知道,人走路也是有标准的,正确的走路姿势能防止驼背、外八等种种问题,甚至还能影响到人的精神状态。

放手,跟进,是我今后要坚定践行的方向。育娃的路上,我要慢一点,给予她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不以爱的名义束缚她飞翔的姿态。

奋力前行吧,我的宝儿,爸爸妈妈是你永远的后盾,给你无限的支持、理解与信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