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义或许就在我们记忆之中
南宋名臣文天祥在《过零丁洋》尾联中写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知大家在读到这句诗的时候是否也像树洞精一样,被其中所蕴含的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放洒脱,与赤诚的爱国情怀所深深震撼。
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人们对于生命与死亡的探究与思考,就从未停止过。
树洞精在网络上认识不少年轻朋友,都曾对生命意义发出过疑问与思索。一如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所发出的灵魂拷问: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虽然树洞精不确定以现在自己的笔力,是否足以支撑这么一个宏大的命题。但由于在做志愿者的过程中,遇到过许多轻言想要放弃生命的人。因此在这里,树洞精还是想表达一下自己对于生命意义的拙见。
无论是在生物学还是心理学中,生存本身都是生物最基础的本能。类似于计算机的底层逻辑,是不容轻易更改的存在。
据树洞精观察,绝大多数对生存意义发出疑问的人,都是由于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困扰。或者是由于某些原因,感受不到生活的快乐。才会思考活着到底有没有意义。
正如俗语所说,人生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无论是否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有一个事实不容否认,那就是人生中遇到的绝大多数困难,都只是一时的磨难。甚至于很多时候,头天感觉天要塌下来的大事,第二天睡一觉醒来,就会觉得轻松很多。
至于那些长久的困扰,请让我们感谢人体的适应能力吧。在心理治疗中出现急性心理问题,甚至精神崩溃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由于短时间内突发变故造成的。那些真正长期经受苦难的人,反而意志力等各方面,都强于常人。
树洞精在某网文小说中读到过这么一句话:坚持到第二天。这简单的几个字,却让树洞精至今记忆尤深。(这是小说里一个与自然环境做了几千年抗争的外星种族所留下来的格言。)此后,每当树洞精自身遇到困扰,或他人遇到麻烦时,总会自然而然地回忆起这句话。进而鼓励自己或者激励他人。
人生路漫漫,我们回首望去是过往岁月的积淀。眺望远方是充满未知的旅程。生命的意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读与答案。
树洞精觉得正如个体心理学所说的,我们的记忆无论是否正确,都记载着我们心目中所重视的一切经历和感受。甚至于当时并不愉快的记忆,多年以后,也成了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我们的一生就好像一列不断行进的列车。虽然无法保证沿途一路美景,也不知何时会到达终点。但在旅途中,我们目睹和经历的一切,以及我们的感受,我们的思考。当这些被记忆所保存时,那一个个或苦或甜的片段,或许正是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