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傻子舅舅是天才
1964年,舅舅出生。所以,舅舅的小名就叫“六四儿”。
对舅舅的记忆,有限且模糊。印象中的舅舅,个子很高,长的很帅,穿衣讲究,说话幽默。但是,母亲说,舅舅是个傻子。
母亲对舅舅的评价,是有依据的。性格倔强,不善交际,情商太低,吃饭爱吧唧嘴,那么大个子还不会骑自行车,最重要的是一言不和就骂他姐,这是母亲忍不了的。
上世纪90年代,一个秋高气爽的季节,一个月光醉人的夜晚,母亲推着家里唯一的一辆28大杠自行车,走到宽阔的麦场,将自行车交给舅舅,让舅舅学自行车。可是,母亲比她弟弟足足矮了一头,就这还要帮舅舅在后面扶车,舅舅在前面骑,三圈、五圈、十圈、八圈......母亲累到不行,耐心也随之殆尽。但是舅舅的技术始终没有任何进步。
母亲很生气,你1米8几的个子,那么长的腿,你看车快倒了,就直接用脚撑住呀,你为啥不撑,非要让车子倒,我在后面使劲扳都扳不动,你就是个傻子......
舅舅一听母亲骂他,也毫不示弱,两个人便吵了起来,舅舅一气之下,不学了,转身回了家。母亲一看更生气,骂的更凶,边骂边又推着自行车往家走,一路上骂声不断,而最多的还是那句:就是个傻子......
其实,母亲也不会骑自行车,但是她的理论知识却很丰富,你从她的说话中,完全找不出一丝不会骑车的痕迹和线索......
尽管,舅舅在母亲心里,一直都是个傻子。但是在方圆百里,却是出了名的天才......
依然是上世纪90年代,三伏天的夜晚总是难熬的,娱乐活动在农村更是匮乏。所以,看热闹、看稀奇就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主要活动,而舅舅便是大家口中的那个“”稀奇”和“热闹”......
“六四儿,听说你能算数,是不是?那我给你出一个数,你算一下......”
舅舅对这种场景早已习惯,所以,他便表现的很无所谓,不管谁来问他,他总是一边两手认真捋他的裤子棱角,或自顾自地干别的事,然后一边又若无其事的说出答案。无论几位数,无论加减乘除,你说完数,舅舅的答案就像提前算好等在那一样,随口而出,对答如流......
所有人都不信,觉得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人,所以,就全都跑到我家来验证自己的推断。最后,要么是惊讶地离开,要么是执着地继续留下来再考一会舅舅,当发现不管怎样都难不住舅舅时,便悻悻地离开了,最后,还要撂下一句话:我明天再来,不信把你考不住。其实不信的除了他们,还包括母亲和我,但是事实证明,舅舅确实有“特异功能”。一天中午,街上来了个卖菜的,母亲买菜,称完重后,菜贩算帐,还没张嘴,舅舅已经说出来多少钱,菜贩吓一跳,用惊讶的眼神看着舅舅,这是母亲唯一为之骄傲的一次。此后的每天晚上,我家都会有很多慕名而来的人,为的就是一睹天才的真容,然后再验证一下坊间的“传闻”。也因此,在舅舅18岁的时候,被破格征兵去了北京......
三年义务兵服役结束,舅舅回到了原籍。当地一家水泥厂,知道舅舅的天才履历,所以,破格将舅舅招进去,作了财务室的一名工作人员。母亲以为,舅舅从此可以安定下来,娶妻生子,工作生活,跟常人一样。没想到,舅舅的性格再一次让他离开了工作岗位。就连母亲托人介绍的几桩亲事,也因舅舅的性格告吹。母亲气的整天哭,生气的时候,又开始骂舅舅是个傻子......
因为和母亲总是闹矛盾,舅舅一气之下又去了北京,谁料这一走便是永别......
30年过去了,舅舅已经离开,带着他的傻与天才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容不下他这个“另类”的家。跟舅舅不到一年的短暂相处,却让我这些年时常想起他,想起他眯眼笑,想起他逗我玩,叫我“碎女子”,想起他认真捋裤脚的样子,想起相片里他穿着军装站在天安门前的帅气模样,想起他对自己的天赋不以为然。他不知道,当年,同学们有多羡慕我有个那么厉害的舅舅......
但是,母亲到现在说起舅舅,依然认为他是个傻子,是个另类,“跟正常人不一样,你说他不是傻子是啥?”这是母亲一直以来对舅舅的评价和判断,而且永远都表现的那么笃定。然而,母亲不知道,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就是因为他跟正常人不一样,爱因斯坦小时候也被认为是傻子......
这就是舅舅,一个集傻子、天才与一身的男人;一个生不逢时的“六四儿”;一个昙花一现般似珍珠一样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