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2024年4月27-日签985

2024-04-26  本文已影响0人  X先生_未知数的X

后悔没有早点读书学习61:友敌

今日我们要探讨的小理论名为“友敌现象”。一位读者曾表达了自己的困扰:为何我会嫉妒我的好友?为何在某些时候,目睹好友遭受挫折或失败,我竟会暗自窃喜?

众所周知,理想的友情应建立在双方相互尊重、关爱、依赖的基础之上,展现深度的亲近、真诚的自我袒露以及频繁的交往。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这种理想状态并非轻易可达。正如这位读者所提及的,即使是最亲密的朋友之间,我们也难以避免嫉妒、羡慕乃至报复心理的滋生,会察觉到对方身上存在自己难以接纳的部分。

研究表明,自青春期起,单纯的朋友关系和单纯的敌对关系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日益增多且在成人世界中尤为普遍的新型关系——“友敌”关系。研究友敌关系的学者Holt-Lunstad指出,倘若将此类关系纳入友情范畴,它们实际上占据了成年人友谊的一半以上,意味着在成年人的社交网络中,“友敌”关系比纯友谊更为常见。

那么,何为“友敌”关系呢?我们为何会与不甚喜欢的人保持着长期的友情?这种关系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今天,我们将深入剖析这一概念——“友敌”。

“友敌”也可称为矛盾性人际关系,最早于1953年被用于描述当时美国与前苏联之间兼具朋友和敌人特质的复杂关系。现在,这个词被广泛应用在国家间、企业或机构间以及个人间的各种复杂联系中。“友敌”一词在2008年被正式收录于《牛津词典》,定义为“尽管内心怀有厌恶或敌意,但在表面仍能保持友好态度的一种关系”。而在《俚语词典》中,“友敌”被解释为“既是朋友又是敌人的人,双方关系既有互助互利或互相依赖的一面,又充满竞争性、危机感和不信任”。

若以人际联系中的积极情感(如快乐、爱意、支持、关怀)和消极情感(如不可信赖、令人沮丧、过度索取)为划分标准,则可将其划分为四种现实状态:

  1. 支持性(Supportive)人际联系(通常表现为朋友关系),其特点为积极情感占主导,消极情感相对较少;
  2. 厌恶性(Aversive)人际联系(通常表现为敌人关系),其特点是消极情感居多,积极情感较少;
  3. 冷漠性(Indifferent)人际联系(通常表现为陌生人关系),两者情感体验均不多;
  4. 矛盾性(Ambivalent)人际联系(通常表现为友敌关系),其特征为积极和消极情感体验皆较为丰富。

换言之,我们所称的“友敌”,实质上是一种矛盾性的人际纽带,他们在给予我们一定程度的支持和关怀的同时,也带给我们诸如沮丧、不悦、竞争压力等复杂的感受。

尤其在女性友谊中,“友敌”现象更为常见,特别是在青春期阶段。这或许与女性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例如要学会温和待人以及尽量避免公开表现出攻击性和竞争性。此外,“友敌”关系有时可能是单向的,即一方视对方为友敌,而对方对此并不知情。

那么,何以形成“友敌”关系呢?

  1. 互相欣赏却又存在竞争关系。
    竞争是构建友敌关系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校园里的学霸群体、职场上有竞争关系的同事、同一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之间,以及存在利益冲突的国家、组织、企业之间,都可能催生出友敌关系。典型例子是,在青少年时期,校园里最受瞩目的两位女生(常因学习成绩、外貌或家庭背景出众)之间,很可能形成友敌关系。

  2. 关系中交织着正面与负面经历。
    在任何友情中,冲突都是难以避免的一部分。如果冲突得以妥善解决,往往会强化友情;反之,未能解决的冲突可能导致伤害加深、信任破裂。

当两个人的关系经历过正面事件与负面事件,无论先后顺序如何,都易于形成友敌关系。举例来说,一名长期受到老师宠爱的学生,在某次遭遇老师看似不公平的惩罚后;或是曾面临解雇风险的员工,后来得到了上司的认可,他们都有可能对老师或上司产生矛盾的情感。父母与子女、前任男女朋友之间同样可能出现“友敌”现象。另外,原本亲密无间的挚友,在一方做出伤害对方的行为后,极易转变为友敌关系,因为彼此曾共享诸多秘密,这使得一方可能利用这些隐私对对方造成伤害,同时,由于曾有过极高程度的亲密,来自昔日密友的背叛和孤立所带来的拒绝感、背叛感、恐惧感和自我质疑感尤为强烈。

  1. 受制于客观条件,无法彻底决裂。
    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我们大多时候是主动选择的结果。然而,在许多“友敌”关系中,存在着被动维系的因素,一些特定条件使得我们无法终止或破坏这种关系,例如血缘关系(如父母、亲戚、子女同学的家长)、社会群体关系(同学、同事)、经济利益考量(商业合作伙伴)及地理位置接近(邻居)等。尽管其间可能存在冲突和摩擦,我们依然难以与这些人彻底断绝往来。

隐藏在“友敌”关系背后的情绪驱动力多种多样,包括正面和负面情绪,且这些情绪不一定明显表露出来,情绪持有者也未必意识到自己正被这些情绪驱动。

  1. 嫉妒与吃醋
    在友敌关系中,嫉妒情绪普遍存在。韦氏词典对“嫉妒”(envy)的定义是,当见到他人享有优越之处或好运时,感受到的愤怒、羞辱、不满或不安,以及对拥有相同优势的渴望。朋友之所以容易成为嫉妒对象,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与我们的关联度高、相似度大(地位、环境、成就相近),另一方面,作为朋友,我们更近距离地接触到彼此的成功,这也加大了嫉妒情绪滋生的可能性。

吃醋相较于嫉妒更具针对性,一般指向实实在在拥有我们想要事物的人。例如,两位好朋友都喜欢同一位男神或女神,但后者只钟情于其中之一,这样的情境下,未获得青睐的一方可能产生吃醋心理(另一方则可能感到内疚),原先的友情便可能演化为友敌关系。

  1. 理想化与偶像化
    生活中,不少“友敌”实际上是我们在心理层面上认定的“重要他人”。如同前述所说,最好的朋友很可能转变为友敌,因为他们承载了我们对他们“偶像化”的情感投射,认为对方应近乎完美;同时,我们也会理想化地看待这份友情,期盼在任何时候都能彼此默契、彼此扶持。然而,如同不存在完美的爱情一样,完美的友情也是不存在的。怀抱理想化、偶像化观念,在现实不符预期(如关系中的瑕疵、伤害、背叛)时,我们便会滋生既爱又恨的矛盾情感。

  2. 报复心理
    如前所述,很多友敌关系始于一方对另一方的伤害。在友情中受到伤害的一方,很可能会产生报复心理,并选择继续维持表面的和平,等待时机实施复仇,或仅仅停留在想象中的复仇阶段。这种循环可能导致长期的友敌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复仇”听上去负面,但如同所有情绪具有双面性一样,无论是真实采取的报复行动还是内心的复仇想象,都可能为我们提供一种目标感和掌控感。

面对友敌关系,我们为何还要承受其中的伤害、隐患和负面情绪并保持这种关系?

研究表明,尽管友敌关系的维护受到外界客观因素影响,但大多数人出于内在动力,主动选择了保持这类关系,因为它也能带来诸多益处。

  1. “友敌”是激发我们紧张情绪,同时也是促使我们进步的人。
    研究发现,友敌的存在会引发我们的焦虑。Holt-Lunstad(2007年)的一项实验比较了人们在与朋友、明显的敌人(如粗鲁的同事、讨厌的上级)及友敌交往时的压力水平。根据被试者的自我报告及生理指标(血压、心跳监测)显示,在与友敌互动时,人们的血压和焦虑水平最高。即使在无直接互动的情况下,仅仅是知道对方在同一空间或在屏幕上看到对方名字,也会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以及焦虑水平上升。

研究者分析,这种焦虑感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不确定性——不确定对方是否会说伤害自己的话或做对自己不利的事;二是由于我们通常忽视敌人的行为,因为他们对我们来说不够重要;而对于友敌,我们仍视其为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故会对其言行举止格外在意。

然而,这种焦虑并非全然有害,它可能恰好成为推动我们前进的动力。恰当调节之下,友敌的存在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审视自身,关注负面信息和潜在威胁,激励我们付出更多努力提升自我,并对未来做好充分准备。回想一下,在求学期间与你争夺名次或荣誉的同学,或是工作中与你激烈竞争的同事,是否在无形之中给你带来了学习和工作的动力?那位曾经让你念念不忘的前任,你是否也曾萌生过“他/她过得好,我也不能输给他/她”的念头?

  1. 友敌关系是可以有效管理的。
    前段时间我们讨论过,友敌关系其实可以通过妥善管理,降低关系中的伤害,使“友敌”在必要时也能为我们提供支持。

在管理你的友敌关系之前,你需要知道的是:朋友之间除了互相欣赏,产生嫉妒、报复等负面情绪也是正常的,“友敌”关系的存在也是合理的。

所以,你可以尝试找出你目前的关系中,有可能被定义为友敌的那些,明确这些关系的现状、边界和你的期待。你可以问自己一些问题:

· 这段关系对你来说的意义是什么,你维持这段关系的理由是什么(地理上的邻近、工作关系、利益关系、共同的回忆……)?

· 这段关系带来的伤害更大,还是好处更多?是否对你有消耗,有多大的消耗(物质/精神)?

· 你们之间的竞争关系是否是良性的?是让双方进步还是退步?

· 你欣赏的对方的部分有哪些?你不喜欢的对方的部分有哪些?你们是否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 你们能否保证互相尊重?是否能够不去利用对方的弱点?

· 你们双方是否都可以明确和维持边界,控制自我暴露的尺度?

最后,明确你对这段关系未来的期待。友敌关系是可以被改变的——可能向前一步变成朋友,也可能退后一步变成敌人,当然,你也可以维持现状。就像我们常说的,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有时候,“友敌”反而是一种更长期、稳固的关系。

它也是关系复杂性的一种体现。我们在处理亲密关系问题的时候,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很多时候都希望能够理想化这段关系,希望它带给我们的感受永远都是正面的,也因此,我们会害怕其中出现的嫌隙。但实际上,在所有的关系中都存在权力的不平衡、双方的博弈、可能的伤害。如果能够理性地处理,它带给你的正面感受就会多于负面,你会知道要从这段关系中得到什么,也不惧怕可能的失去。

今日电影推荐:《触不可及》

2011年法国上映
豆瓣评分9.1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