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无声告白 》
1.《无声告白》开篇从莉迪亚的死亡开始。我们便会发问,为什么会死,怎样死的。故事便这样一点点开始。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现实和过去交叉的手法来叙述整个故事。读完书就会知道,作者为什么在书的封面写到:我们终其一生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主人公莉迪亚做着母亲所给予,所期望的一切,慢慢地湮没了自己的意志,终于有一天在沉默中爆发,走向死亡。这是必然的结局不是吗?就像如今的我们,承载了太多来自父母的期望和外界舆论的压力,变得一点都不像自己。如果有一天我们忽然做了自己,是不是所有的人都不会认识我们?
2.因为一场相遇,一场婚姻,一个家庭变得那么与众不同。詹姆斯和玛丽琳,两个不同种族的人,因为相遇,相爱,从此成了一家人。詹姆斯,一个华人,却在美国长大。因为种族,常常受到异样的眼光和别人上上下下的打量和莫须有的嘲笑。于是他只能读书,考好的大学来摆脱这种苦恼以及孤独。玛丽琳,一个有目标有追求的女人,标新立异从不屈服。她不想像母亲那样整天围绕着厨房转,她想和其他男人一样,成为一个万众瞩目的医生。可事与愿违,在于詹姆斯结婚后,内斯的出生成了她的绊脚石,她不得已只能放弃成为医生的梦想,做起了家庭主妇。因为詹姆斯的孤独,他害怕他的孩子们和他一样,变得不那么受欢迎,变得孤僻,变得冷漠。于是他希望莉迪亚和大家一样,穿一样的衣服,参加同样的聚会,和很多同学打电话把关系搞好。因为玛利亚的梦想没有实现,所以一切期望都甩给了莉迪亚。莉迪亚就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长大了。没有自我,没有童年,只有爸爸妈妈强加给自己的意愿与期望。
3.莉迪亚,一个童年就被约束起来了的女孩。她本应该和其他同学一样。有聚会,有约会,有属于女孩子独有的秘密和心事。其实她可以拒绝的,但是她没有,因为母亲在她五岁突然离去,为了一个梦想。她缺乏安全感,更缺乏爱,直到母亲来的那一天,她提心吊胆的心才放了回去。于是之后的日子里,为了使母亲高兴,她答应着母亲给她的一切安排,无论自己喜欢与否。对父亲也是如此,为了使父亲高兴,她假装给同学们打着电话,假装自己有很多朋友,假装自己很高兴。可惜,这一切,从来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他们高兴。在一次又一次的欺骗与谎言中,莉迪亚一点点丢失着自己,一点点向着死亡的边缘靠近,直到他的哥哥内斯要去读大学。
4.内斯是莉迪亚的哥哥。在这个家里,内斯是得不到关注的,他们只关心莉迪亚如何如何。可内斯直到莉迪亚的痛苦与压力,每当莉迪亚难过的时候,内斯一个眼神就可以安慰她。可内斯就要离开家去读大学了,他走了,她该怎么办?她的痛苦该向谁倾诉。她不知道,她只能选择无声的呐喊和死亡。汉娜,他们家最小的一个女孩,却无论如何也没有得到爱。她常常一个人,待在家里的一个地方,注视着家里每一个人的行动与心情,其实她最了解谁高兴,谁悲伤。在莉迪亚走后,汉娜终于得到了爸爸妈妈的关注,终于得到了长久没有得到的爱,欠缺的终究会得到补偿,只是时间问题,不要担心,不要害怕。
5.读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詹姆斯和玛丽琳可能并不知晓女儿的痛苦,以为他们自己喜欢女儿也一定会喜欢,他们忘记,人和人终究还是不同的。尽管他们忏悔,却无论如何不能弥补。这值得我们深思,如今的父母是不是都把自己所期望,所未完成的一切强加给自己的孩子呢?他们的孩子喜欢吗?他们的孩子是否也想过要自杀?这些都是亲密关系中我们应该思考的。作为父母,要搞清楚自己孩子的兴趣在哪,以兴趣为出发点,让孩子在一个自由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才是最重要的。作为儿女,我们也要有自己的主见,不欺骗自己,也不欺骗父母,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诉诸父母,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要等到最后才悔之莫及,到那时,一切就晚了。处理好父母与子女的问题,是这一生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最难处理的问题,处理好,你的烦恼就解决了一大半,何乐而不为呢?让我们摆脱掉他人的期待,做最真实的自己吧。这样,别人才会喜欢我们,自己也才喜欢自己。